上个星期去了趟德州,因为我们的一个投资人介绍我们去那里的一些天使投资者见面。这些“油老板”投资生物技术不多,所以从大学里面请来了一个MD., Ph.D.双料博士来“把关”。这个学者是美国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做医学基础科研,很牛。
听了一半我们对iCubate技术平台的介绍,他就开始“攻击”。主要有两个论点:(1)“多重PCR不难做,我们实验室经常做,十多个指标做在一起。不稀奇。”(2)“临床医生不会因为分子诊断改变用药习惯。耐药性细菌的增多跟诊断无关。”
第一个论点完全否认了我们核心技术(mPCR)的价值,第二个论点把市场的大门也关了。
因为他讲话的态度,腔调很专横,我也没有耐住性质,和他当场争辩了起来。这样沉不住气,我还是第一次。
之所以沉不住气,一半是因为他的态度,另一半是他的论点。我(还是很客气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多重PCR不是你说的那么好做。能否拿出一些相关的论文或者其它证据?如果好做,市场上一定有很多mPCR的产品了,为什么没有?如果好做,Qiagen也不会用那么多钱来买我以前的公司了。彻底否认mPCR技术很难令人信服。”
我于是又讲了一些技术细节,讲mPCR为什么难做,我们到底是如何做mPCR的,PPI软件,arm-PCR原理,以及用arm-PCR做的免疫组库测序项目等。到最后,他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我走的时候还是很气(应该检讨)。
下次碰到这样的“挫折”该怎么做?
放弃这个“机会”?每次和投资者的交谈,和科学家的交谈,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做市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技术和他的价值。可是如果碰到这样的“全盘否定”的牛人,又如何?去说服他?几乎不可能。因为这样“有主见”的人是很难改变他们预先已有的想法的。尤其是在那样的场合:他是别人请来的专家,当然要摆出专家的架势。完全放弃很不甘心,不过下次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
他对我们技术的误解可能是很普遍的。因为做基础科研的人并不认为PCR那么难,也许他们真的做过很多重的反应。但是那是做科研,只要几次成功能写论文就可以了,把多重PCR做成产品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需要产品有很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可重复性。做开放平台还要保证谁都能做出来。这些可能是搞基础科研的人从
来就没有考虑过的。
其实,对创业者来说,这样的事是很常见的。和十个潜在投资者交谈,有三个感兴趣就不错了。有一个能投就达到目的了。所以,挫折是家常便饭。用上一点“阿Q精神”,跟自己说:“是他们错过了一个投资赚钱的好机会。”打起精神,再去和下一个投资人谈就是了。
或许,之所以对这次耿耿于怀,就是因为他说话的态度太难让人接受了。这口“恶气”很难咽下去。只能跟自己说:“你选择了去创业,这就是你总要碰到的事情。不能万事都顺利吧!?”在回来的路上,我和我们的CEO说:“我真希望以后我们有象运动员取胜后的Victory Lap那样的机会, 能和所有那些没投资的人讲:看,你错过机会了吧!”
其实,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他们一定有他们的顾虑。“路演”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让他们对这个投资项目的投资
风险和回报有个清楚的认识。
我在集资方面还是很幸运的。上一个公司(Genaco)和现在的两个公司(iCubate & iRepertoire)都碰到了非常耐心,支持力度大的天使投资人。可是iCubate和Genaco不同,这次我们要做仪器平台,研发,报批的费用远远比以前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集了八九百万美金。扩大生产,FDA报批,开拓市场等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所以需要到现有天使投资人范围以外去寻找更多的资金。
钱多有钱多的做法,钱少也不是不能做。钱多做得快些,可是如果投资人没有找好,带来的不是增值,而是麻烦。
德州回来以后,我想得更多得是如何把“路演”做得更好,更精简,更清楚。失败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讲解的内容和听众不匹配:和投资人讲,我一般不会把枯燥的技术细节讲出来。可是在德州,如果不讲技术细节就很难说服那个双料博士。所以下次在讲解以前还要做好“功课”,知道在座的听众都有谁,他们的背景,他们的兴趣和经历等。预备工作越充分,效果越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74042.html
上一篇:
在美国迅速组织起来的国际合作项目: R10K下一篇:
用高通量测序手段来研究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