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75110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f751106

博文

关于人才激励

已有 3314 次阅读 2011-6-25 22: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荣誉, 土博士, 地位, 海外人才

  高校排名成为一种常态,也是悬挂在高校头上的一柄利剑。各大学都在努力引进高水平,尤其是海外人才,以期提高本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争取排名靠前;为此给与种种优惠,教授职称,博导头衔,各种人才计划,实验室倾斜,大量科研启动资金......。如此热闹的背后,我在反复琢磨一个小的问题,应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鉴定一个人水平的高低呢?如何进行人才激励呢?如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又不要挫伤国内土博士的积极性呢?毕竟国内培养的博士也有不少成绩出色的,千万不要因为引进了海外“洋人才”而忽略了国内的“土人才”啊,如果因之而造成人才流失,那将是“卖了儿买女婿”,得不偿失啊!
 
  引进的海外人才中的确有很多人硕果累累,属于精英中的精英,国家引进这些人才的确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喜可贺;但是,也有一些属于一般般的,但是国家也给与了很高的荣誉,比如山东某高校就给了一名30岁的年轻海外博士“泰山学者”的头衔,还破格评为“教授”,但是我仔细看了此人的简历,感觉此人虽然还算是有点成绩,但是距离“教授”、“泰山学者”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还有一人,被青岛某高校请来,聘为“教授,博导”,还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但是我认真查看了此人的成果,发现名不副实,作为从事纳米材料的人,应该比较容易发表一些影响因子很高的论文,但此人也就区区数篇比如nanotechnology之类的论文,IF并不很高,此人的简历上写明自己是某某期刊的审稿人,我看了那些期刊的名称,哼,还不如我担任审稿人的期刊有名呢,切实比较起来,我说句大言不惭的话,我的成果比他要多多了,而我却还只是一个小小副教授。
 
   不是我嫉妒或者不满,而是确实觉得有些受打击。一些国外回来的刚毕业的博士,也许在海外做过几年博后,有点成绩,就给与如此多的荣誉和地位,有些很难让人真心实意的信服。比如上面我提到的两位,给与副教授、硕士导师应该很恰当,但是给与教授博导泰山学者,就有点名不副实,让人难以信服了。
 
   我只是希望有些学校能够客观的看待这些海外的人才,有些确实水平很高的,比如饶毅、施一公,应该给与,再比如颜宁MM,也应该给与,但是也有些人,成果并不很多,就给与如此之多的荣誉和地位,也的确让人难以信服。
 
   一个人在导师的指导取得的成绩,应该是导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结果,尤其是导师很牛的话,那些成绩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在导师名下,因为导师的“idear”,导师的名气客观上也为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提供了便利。判断某人科研能力强弱的最佳标准应该是此人可否独立的形成自己的“idear”,并能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所以对于一些次重量级的海外人才,可否不要一次就给与如此的荣誉和地位?能否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如果他们独立工作后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如发表高水平论文或者承担大型科技项目)之后,再破格给与荣誉和地位?这样才能真正检验某人是否是真正的人才,这样也会让国内的科研能力很强的土博士们服气。如果这些人能向清华颜宁那样,短短几年就能取得骄人成绩的话,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信服。
 
   希望有关部门真正的关心一下国内自己培养的土博士们,他们之中也不乏能力强水平高的科技精英;他们领取微薄的薪水、在重重压力下取得相对优异的成绩,难道不更应该值得肯定吗?对他们难道不应该给与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吗?一些荣誉和地位难道不更应该给与他们吗?
 
   千万不要做出“卖了儿买女婿”的事情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8930-459283.html

上一篇:关于姓名
下一篇:知识改变命运?!
收藏 IP: 113.128.46.*| 热度|

1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