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壳 播棵 啵咔 卜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hickdoor 说说话,就是说说话~~

博文

社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荐书) 精选

已有 6572 次阅读 2011-5-12 10: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大学, 文章, style

这两本书的启发意义正在于此:我们该用何种态度和办法,来观察自己深陷其中的社会,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位学文学博士,一位大学老师,突然觉得自己是那样的贫乏,贫乏于对于现实的认识和疏远,她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怀疑,怀疑这种每天高谈阔论、夜以继日写着言不及意文章的“虚构”生活。

2008年和2009年,她利用假期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河南穰县梁庄,一个普通的小村落,在那里,她自己的双脚重新丈量了每一寸土地,几乎访谈所有的邻居和亲人,那些平淡的故事和并不激烈的观点像一声声惊雷,爆出一个司空见惯却又日渐消逝的梁庄。

这个人叫梁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这本书叫《中国在梁庄》。

她在书的前言中说道:“每天,我和村庄里的老人、中年人、少年一起吃饭说话聊天,对村里的姓氏成份、宗族关系、家族成员、房屋状态、个人去向、婚姻生育做类似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调查。”“对于中国来说,梁庄不被所知,因为它是中国无数相似的村庄之一,并无特殊之处。但是,从梁庄出发,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

对于这本书激起的反响,梁鸿也有些措手不及,这本书的思想未见得有多么深刻,只是社会从来没有这样具体而微的关注过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消亡,而这个群体,居然庞大到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的主体。

但是,几乎无人为他们发声。

一个外国人,1996年便来到中国,作为志愿者在四川的一个小城的学校里当老师,他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四处观察,与人聊天,在彼时还很封闭的四川小城里,还因此挨过揍。从那时开始,他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写成书,并陆续出版。

2001年,他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他开车漫游中国的乡村与城市,沿着长城,避开各级部门对外国记者封锁,在小路与乡村之中寻找最新鲜和最真实的话语。他在京郊农村租了几年民房,见证农村里能人魏子淇的摸爬滚打。他还驱车前往东南沿海的小城丽水,观察那里工厂发展与工人生存状况。

最终他写出了关于中国的第三本书:《寻路中国》。

他叫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两本书的写法不同,《梁庄》优美而沉重,《寻路》平实而有趣,都是难得的好书。最为可贵的是,他们的真诚,折射出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的认识,令人难以置信的贫乏——这与我们自己的观点恰恰相反。

目前,民众对于公共话题的参与意识空前高涨,特别是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的种类也异常的丰富,显得纷扰异常,但是有个共同点——大家都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很少人思考那些显而易见的不公与压迫来源于何处,有何形成的机制,我们在其中处于何种位置,只是急于发泄情绪、忙于开出治病的药方,事实上,比起体制的各种强力,那些无法证伪又高举道德与价值判断大旗的自作聪明,同样值得警惕。

这两本书的启发意义正在于此:我们该用何种态度和办法,来观察自己深陷其中的社会,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最后,我举一个书中的例子。

5年前,何伟在浙江丽水碰到一起拆迁事件,一个公共工程要求一个村落整体搬迁,当村民找到何伟时,他明确表示对此无能为力,因为他的书写给外国人看,在国内的影响力几近于无,但带头的村民还是和他谈了自己的主张。

何伟在书中写道,拆迁对于中国农民来讲,基本等同于赔偿,但是赔偿之后呢?作为一个集体,村民应该更多的参与到拆迁与工程之中,与政府商谈并确定一个对自己更为有利并可以长久持续的合作方式,当然,这需要一个有能力和眼光的人来负责联络。

这种人在农村里越来越少,参照书中京郊农村能人魏子淇的遭遇,即使有一些这样的人,也被吸收到体制内部或被彻底边缘化,没有任何的独立话语权——真正的民间,根本没有起码的智力力量来对抗体制,又何谈与政府合作?

         多年过去了,拆迁事件愈演愈烈,民众的激烈反抗仍然停留在补偿层面,不管舆论如何的吵嚷,社会在这方面没有丝毫进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70-443257.html

上一篇:百度文库案的中国式困局
下一篇:失落的船票(节选)
收藏 IP: 218.247.157.*| 热度|

25 侯成亚 黄锦芳 郭桅 吉宗祥 孙艳红 张亮生 谢鑫 刘存宝 曹聪 刘颖彪 梁智鹏 黄晓磊 覃伟 田灿荣 陈乾 孟凡成 赵新铭 易文凯 刘玉仙 刘博 程木 郭振洋 侯振宇 ustcMBD poetofsoul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