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一流大学认定标准多重多样,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毕业生,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科研成果,……还可以列出很多。但我认为,从否定意义上去判别一所大学是否为世界一流大学有其进步意义。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它只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能满足社会的欲望。大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批判反思品质。因之,我们可以用大学是否敢于说“不”来判别一所大学是否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只有敢于说“不”的大学,才无愧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称号。
“不”唯上
不唯上,即大学不以领导人的意志、执政党的意志为马首是瞻,而是根据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价值标准去发展自己,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哈佛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但它从来不以自己培养了多少位总统而自我标榜,也不以总统或国家领导人视察哈佛大学而自满。相反,它时时保持着与领导人的距离,唯恐因此沾上“官气”。1986年恰逢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里根总统应邀出席庆典。事先,不知天高地厚的里根总统向校方暗示,要哈佛到时给他颁一个“荣誉博士”的头衔。按照里根当时的政绩,哈佛真送给他一顶博士帽,也不算为过。可校长德里克·博克却断然拒绝了里根的要求,并公开宣称:“我无意于奉承另一位总统的虚荣心!”总统归总统,哈佛归哈佛,总统不因此而动怒,哈佛也不因此而失去与政府合作的机会。但因此,哈佛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包括里根总统的尊重。
“不”媚俗
大学和它所服务的社会、政府、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为大学不仅是社会的服务者、支持者,同时也是社会的评论者、思想者。大学不仅创造并传播知识,还要对已存在的社会现象、评论体系和价值观念采取一种独立的质疑态度。为了发挥这种复杂角色的功能,大学必须设立一条与社会分离并渗透边界。这条边界可以确保大学按大学自身的运行逻辑来发展大学,确保大学可以自主决定大学的活动边界、关系边界和行动者边界,最终确保大学发展的自主性、内生性。大学的特性、大学自身的学术成长规律将在大学边界内健康发展,大学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将在大学边界内得到充分的保证。如果大学却失了这条边界,与社会融为一体,则呈献出“媚俗”的特征。“不” 媚俗是大学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也是确保大学独特本质的前提。如果大学媚俗,就会与社会混同,大学就会因此失去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因之,也就不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不”唯利是图
大学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就不会有大学的快速发展。但大学不能因此而丧失自己的原则与立场。大学只有确保自己学术中立的地位,才会有其学术真理性的追求。附加条件的利益,只会影响学术研究的公正性、真理性、独立性,并将最终影响大学的声誉与发展。1990年代中期,耶鲁大学一位校友要给母校捐献两千万美元。二千万虽非巨款,但对当时捉襟见肘的耶鲁来说,也不无小补。可是,后来校方了解到,捐款人意在设置“西方文化历史课程”,以对抗当时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日益多元的趋向,而且捐款人的附带条件是要提名该课程的教授。于是校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捐款。“不”唯利是图是一流大学的品质,一流大学决不会被动地按照捐赠者的议程来为他们服务,一流大学决不会唯利是图,变为捐赠者实现他们抱负或野心的被动工具。
“不”急功近利
普林斯顿大学不是综合性大学,但是因为普林斯顿大学对学术规律的尊重,她却培养出几十位诺贝尔获奖者。一流大学“不”急功近利,不会把教授当成每天必须下蛋的母鸡,不会给教授定下急功近利的学术目标,更不会要求他们每年必须完成多少篇SCI论文。正是因为此,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John Wiles)教授才有可能9年不出1篇论文,埋头苦干,静心研究,解决了困扰世界数学界长达360余年的一大难题——费马大定理,最终获得历史上惟一的菲尔兹特别成就奖;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急功近利的品性,才有对大师和学术的敬重,才有患精神病的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静心地生活在校园内,终于使他在与疾病搏斗30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
“不”唯上,“不”媚俗,“不”唯利是图,“不”急功近利,说着简单,做着难。也正是因为做着难,它们才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一所大学如果做不到说“不”,就永远成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1]杨福家.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杨福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