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以前,生活在武汉农村,一个叫“汤家湾”的地方,那时全村35户,现在是50户。听长辈讲,祖辈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只是汤氏两夫妇,开荒种地,与天为伴,与地为友。后来有了小孩,小孩又有了小孩,不断的繁衍和壮大,于是有了现在的汤家湾。
村里只有一个理发师,中年人,比父亲要小,我叫他“三爷爷”,父亲叫他“三叔”。村民们互相的称呼,沿袭了传统的辈份。理发师和爷爷是同一辈,家里排行老三,同辈的小孩,所有人都叫理发师“三爷爷”。三爷爷有个儿子,比我大一岁,我读一年级,他读二年级,我读二年级,他读三年级,经常一起上下学。平时,彼此之间,只是直呼姓名,到了过年拜年的时候,却必须叫他“叔叔”。父亲说:“规矩不能改,辈份不能乱”。
扯远了,继续说理发的事情。上面说到,全村35户,原来并没有理发师。有理发的需求就会有理发师。“三爷爷”并没有学过理发,只是看到理发可以赚钱,于是买来工具,开始做理发的营生。小学时,1块钱理一次发,初中涨到2块。那个时候,村民们对理发没有特殊要求,只要求剪短,头发的长度不影响做农活就行。“三爷爷”的存在,在村民们看来有如救星一般,没有他,遇到渐长的头发,村民们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回想起来,“三爷爷”的理发技术是极糟糕的,只会理平头,或者光头,其他一概不会。村里有些长发妇女,头发长了,便自己拿剪刀剪短一点。她们并不找“三爷爷”,找他也是一样,要么平头,要么光头,要么一剪刀下去剪短一点,另外,还要收1块钱的理发费,多亏啊。十几年前的“汤家湾”,男女老少,清一色的是平头和光头,我很怀念。
后来读了高中,理发师是学校的保安阿姨。理发室就在学校大门口旁边,又叫保安室,同时也是她的家,吃住都在那里。那个时候,学校外面的理发价格涨到5块,而她只收3块,很多学生找她理发,只要价格低,不愁没有生意。我不知道,是否女生的手真的比男生的手来的灵巧,我只知道,保安阿姨的手比一般理发师的手要快。保安阿姨理发如扫地一般,刷刷刷,几剪刀下去便宣告完工。我在她那里理发无数,从来没有超过10分钟,理发一次的时间,平均不到7分钟,还要加上洗发吹风和交钱时间。刚开始的时候,心里非常不爽,总觉得她在开黑店骗钱。
我说:“学校外面理发,半个小时以上,才收5块钱;你这里理发,不到10分钟却要收3块钱,太黑了吧?”
保安阿姨说:“外面多是些半路出家的烂师傅,明明5分钟可以理完的头发却花上半个小时,那是浪费时间。我这里,理的快,也理的好。不信可以去外面理发,然后和我比一比,看看谁理的好。”
后来,我果真去外面理发,做了比较。阿姨理过的头发,并不比外面的好,也不比外面的差。
读本科了,学校的理发价格涨到10块。并没有特别喜欢的理发师,于是每次会去不同的理发店,找不同的理发师。
理完发回家,母亲会问:“花了多少钱啊?”
我如实相告。母亲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小区里面的小张师傅,理个发只要5块钱。你看你,这么糟糕的头发,花了10块钱,多亏啊?!你这样大手大脚,以后怎么过日子啊?!”
后来我学乖了,骗母亲说只花了五块钱。母亲说:“恩,头发理的不错”
日子总是不咸不淡的在过,既然如实相告让母亲伤心,那就选择欺骗来过日子吧,母亲开心,我也省了麻烦。
说说最近一次的理发吧,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大概1个月以前,去到宿舍旁边的“丝情发艺”理发店,只剪不洗,12块钱。物价涨的挺快,年前才要10块钱。
我是比较喜欢新鲜的人,总是希望每次的头发可以剪出不一样。理发时,遇到理发师问起需要剪怎样的发型,总是会说:“你看着办吧,只要不是太短,有个发型就行;你剪发多,比我有经验,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剪吧”
这次的理发师是一位年轻人,21岁,刚从理发学校出来没多久。他没有年长的理发师那么善于交流,偶尔一问一答,剪发半个小时,他话并不多,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头发剪完,照镜子,发型和头型极不搭配,郁闷到了极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头发,比“三爷爷”还要糟糕一百倍。我很想投诉这个理发师,后来想想自己并没有投诉的理由。我很后悔,决定以后再也不让理发师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我剪发。
一天一天,头发不断长长,我慢慢开始喜欢这个发型。今天早上起来,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有点小帅(臭美之心,人皆有之,哈哈)。坦白讲,现在的发型,是我剪过的所有发型中,最喜欢的一个。
后记:
做科研,如同剪发。
当没有要求的时候,随着自己的心,自然可以剪出最好的头发。
最好的头发,刚开始可能显得糟糕,却在不断成长,它有生命,时间长了,慢慢看出好来。
很多时候,科研被引入了这样那样的要求,无法随心,自然做不出最好的科研。
另外,就算可以随心,做出了最好的科研。一开始,表面上看起来,经常是显得糟糕。有时候,这种糟糕会持续几年,有时候,这种糟糕甚至持续一生。
我想起了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就好象我这一开始看起来糟糕的发型一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