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自己一个交代》
很久没有写文字了,有些事情,很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但一直不知道怎么交代,于是一直拖着,慢慢等待着自己准备好的那一天。今天,我准备好了,写下这段文字,给自己一个交代。
两个月以前,我做了一个决定,退学了,不再读博士。那天和老板聊了一个半小时,聊得很投机,内容当然很多,这里说说重点,大概是这样。
我说:“我准备退学”
老板问:“你考虑好了吗”
我说:“考虑好了”
老板说:“好吧,你才读了一年不到,现在决定退学不是坏事”
一年以前,离开广州的时候来到温哥华之前,和硕士老板吃了一顿饭。李老师祝福我学业有成。
那时的我,是一愣头青,直接告诉李老师出国是为了混学位。那个时候,对科研的态度也不端正,就觉得做实验发文章拿文凭抢工作,将会是我未来生活的全部。分手前,我和李老师拥抱,她祝我一路顺风。
然后,来了温哥华,一年时间,发生很多事情。这一年,是我人生中目前为止,发生事情最多的一年。来之前和来之后,能够有那么多人帮我,挺幸运的。回头想,学习和成长,是这一年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我开始端正自己科研的态度,科研是严肃而又有娱乐性的事情,之所以做得做得枯燥沉闷而压力重重,是因为不适合。
现在退学了,便开始思索退学的真正原因。很多时候,特别是作出做重要决定的时候,很难以一个客观中立的局外人态度来看待自己作出的选择。那些选择,为什么一定要做,是因为内心里早就有这个决定的影子,如种子一样在心里,生着根发着芽,压迫着整个大脑,等待着某一天的爆发。那个选择,在他最初萌芽的时候,只是一种冲动,生活中任何自己的不如意,以及别人的不如意,如同点燃草原的火把一样,都会在内心冲动上浇上水施上肥。
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纠结和反复,然后,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切顺风顺水,不再觉得读博是一种折磨,慢慢开始享受这个过程。那段时间,开始了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开始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开始明白现在的专业读博并不是我想走的路,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天分到底在什么地方,开始知道自己到底想走怎么样一条路。生活,开始有了方向,于是我退学了。
回头想,我觉得自己退学有两个主要的原因。1是自己在目前的专业上做得不好,压力挺大,越来越不开心。我相信如果自己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一样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虽然很多时候也充满着恐惧,觉得自己很可能拿不到博士学位。抛开博士学位不谈,有一点我是确定的,我的开心越来越少,很不适应当时的生活状态,不是亢奋就是忧伤,很难平静。对于这种状态,老板给我的解释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分,当你从事的事业和天分不match的时候,便显得格格不入,这样一种状况,可以承受,但很难成功。换句话说,当天分和事业match的时候,便能顺风顺水,因为那是你热爱的东西。”2 我发现自己在灵魂生物学这个方向有着特长,而且也善于沟通,可以考虑转到灵魂生物学方向读博士或者回国找份和沟通有关的工作。优先考虑回国工作,毕竟,现在的我,对灵魂生物学的认识,挺不靠谱的,这也不能完全赖我,这本身就是一个目前看来不够靠谱的专业。先工作吧,养家糊口要紧,对于理想的追求,原本就是虚幻的东西,80%的可能死在沙滩上。也就是说,没有80%的把握,就不要毅然决然的做决定。睁开眼睛开世界,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确实很多。
说说我现在的状态吧,毕竟,言语的解释,从其出发点来说,永远都是借口。自己相信了,对自己便是理由。别人相信了,对别人便是理由。说什么,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相信。
选择往往是最难做的,因为任何选择的背后都存在利益得失,利益一旦权衡,便很难做出决定,人的自私一面,会潜意识里什么都想要。
其实,所有的决定都是好决定,相信自己了,便能把决定发挥到极致。
今天发生一件事情,看了一段真实感人的视频,一群学体操的小孩,经历无法想象的艰苦训练,好胜心和战斗渴望被激发到极致(当然,也可以看成是扭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辈子无法出人投地,有些人最终得到金牌。仅此而已,但又不仅如此。视频的结尾,一个小孩挂着一块金牌,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右手划过头发,认真的整理着仪表,晓得内敛而夸张,想内敛的笑但藏不住。看到最后那个片段,我边哭边笑,控制不了,就是边哭边笑,我想内敛,但控制不了,挺神奇的,是真的哭的稀里哗啦又笑的合不拢嘴。
很长一段时间,我有在思考自己的存在,因为没有存在感,无论得到的再多,心里依然觉得苍白,生活在疲惫亢奋和麻木之中,找不到平静和灵气。这样一段视频,放在曾经的我,应该是没有任何反馈,很快就忘记了。今天不一样,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第一次,清晰的感觉到那种存在感是什么,是泪水和笑容,是平静和包容,是理想和勇气,是坚强和责任。
一路走来,走到今天,开始越来越坚定,坚定的相信着,自己的未来会生活在平静幸福和快乐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