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学与诗

已有 8222 次阅读 2007-7-9 07:53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与诗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3年3月28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诗歌是离不开想象力的。科学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往往也离不开想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与诗不应当是冰炭不同炉的。事实上,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还是有一些科学家与诗人合为一体的人物的,尽管为数不多,如我国汉代的天文学家兼诗人张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兼诗人罗尔德.霍夫曼。江泽民主席当年的老师顾毓琇先生既是工程学专家,也是诗人。2003年3月17日刚刚去世的数学家苏步青,目前在浙江大学任教的数学教授蔡天新,都是诗人。

达尔文的祖父、著名医生、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兼诗人伊拉斯穆斯.达尔文(1731-1802)曾用蒲伯体的诗篇来反映其进化论思想,比如,在《自然神殿》中,他写道:

“无尽的波涛之下的有机生命

生养于海洋的珍珠般的洞穴中;

起初形态甚微,用放大镜也看不见,

它们在泥沙上移动,或将水体洞穿。”

在同一首诗中,他又描述了一种块菌的无性繁殖:

“于是,孤独的块菌在土里厕身,

从父系的茎中伸出块茎。

它自由地呼吸,没有雄蕊,

不是由种子诞生出的后代,不需要母爱。”

他的诗篇不仅影响着他的孙子,还影响着英国的一批浪漫主义诗人,以至于大诗人科勒律治将在诗歌中进行理论思考的倾向称为“达尔文化”。

与科学家写诗形成对称的是诗人谈科学。屈原深刻的《天问》至今悠然在耳畔回响。英国大诗人蒲伯(1688-1744)在其《人论,书信体诗文第一篇》中提出的宇宙论问题,人们至今还在解答之中:

“星系如何集聚成更大的星系?请观察思考。

有哪些行星在环绕其他的太阳迅跑?”

在同一首诗的后面,他似乎为统计学奠定了基础:

“整个大自然不过是您把握不了的大艺一桩;

整个偶然性就是您看不见的那个方向。”

在《艾萨克.牛顿墓志铭》中,蒲伯又写道:

“大自然和自然定律都在黑暗中躲藏

上帝说,让牛顿问世!于是一切大白于天光。”

英国现代派诗人J.CSquire(1884-1958)在其《讽刺诗体集》中对蒲伯的上述两句诗做出了回应:

“此情形并未能持久:魔鬼喝道“嗬!

让爱因斯坦问世!”世界又变得难以捉摸。”

蒲伯在其《论批评》中有两句诗,可能适用于描述科学期刊稿件的评审人:

“让那些本身较杰出者去教育别人

让善于写作者去放开手脚进行评论。”

《新大陆诗双月刊》2002年8月号上,北塔先生在《从窗里看雪》一文中说,“我至今没有发现一个将科学与诗成功结合的人”,不知他心目中的成功标准是什么。至少,去掉“成功”二字,将二者结合的人还是有的。也许,我们可以将今后我国能不能产生更多的科学家兼诗人或喜欢“触摸科学”的诗人,作为教育改革、教育制度是否成功的最好判据。

 

参考文献

N. C. Craig Sharp, Nature’s laws revealed in rhyming couplets, Nature, 2001, 413 (6852): 108

 



谈谈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321.html

上一篇:规划未来需要女性的视角
下一篇:建立科普的统一战线
收藏 IP: .*| 热度|

2 陈筝 强涛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