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日本“3·11”九级大地震严重程度尚待观察

已有 4045 次阅读 2011-3-14 09:47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日本“3·11”, 九级大地震, 严重程度

日本“3·11”九级大地震严重程度尚待观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314日发布

 

日本东北地区海域3111446分发生特大地震从震级里氏8.8级修订为里氏9级。根据报道, “日本气象厅曾发出一个地震速报,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根据监测数据,测定日本“3·11”地震震级为里氏7.9级。几个小时之后,日本气象厅公布地震震级为里氏8.4级,11日晚又将震级调整为里氏8.8级。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震越近的地震台网,测得的地震数据越准确。此外,随着对地震破坏力等情况的深入了解,日本最终将“3·11”地震震级确定为里氏9.0级。日本气象厅称,9.0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要比最初速报的7.9级高出45倍,比8.8级高出2倍。美国地质调查局13日表示,日本此次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是1990年以来世界上第四大规模的地震。”(引文见下)

 

这次由特大地震引发海啸、核电站泄露和辐射、火灾、停电等复合式特大灾害,连日本这样一个在全球具有丰富防震、救灾经验的国家也显得难以应对。由于灾害信息依然不够明朗、安全危机严重冲击人们的心理、五六级以上余震不断、核电停电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居民正常生活、死亡和失踪人数不断攀生、日本汽车工业等重要企业重创停产等等,日本“3·11”特大地震严重后果的评估尚需时日。

 

13日晚,日本首相菅直人在记者会,称为3·11”大地震使日本二战后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这就等于宣布这次大地震的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了被认为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1995117日清晨5:45分发生在日本神户的阪神里氏7.3级大地震。1995年的日本大地震并没有引发海啸和核泄露核辐射,“3·11”地震使日本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国家遭受了一场世纪灾难,它所引发的教训和警示是值得我们深思。

附报道:

*******************

日本9级强震致2100人遇难2万人失踪

20110314 04:57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乐 石明磊 张奕

  

  昨日,日本岩手县陆前高田市,地震和海啸过后的场景。Sankei

  

  卫星图片显示日本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罕见灾难。左图为201044日拍摄的日本natori地区,右图为2011312日拍摄的地震海啸袭击过后的同一地区。

  【震级】

  日本气象厅13日将此次地震的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里氏9级。

  【死亡人数】

  日本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为2100人,但重灾区宫城县警察本部长竹内直人说:“死亡人数毫无疑问将达上万人。”

  【失踪人数】

  约2万人下落不明。

  【避难人数】

  目前在日本各地避难设施避难的民众超过45万人。

  【疏散人数】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13日称,地震海啸发生后,日本至今已疏散约59万民众,其中包括居住在福岛核电站周围20公里的21万民众。

  【救援力量】

  菅直人要求投入搜救的自卫队员人数从5万增至10万。

  能量比8.8级高出2

  日本气象厅13日表示,根据“3·11”地震发生后采集的详细信息,气象厅最终将地震规模修订为里氏9级。

  11日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曾发出一个地震速报,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根据监测数据,测定日本“3·11”地震震级为里氏7.9级。几个小时之后,日本气象厅公布地震震级为里氏8.4级,11日晚又将震级调整为里氏8.8级。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震越近的地震台网,测得的地震数据越准确。此外,随着对地震破坏力等情况的深入了解,日本最终将“3·11”地震震级确定为里氏9.0级。

  日本气象厅称,9.0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要比最初速报的7.9级高出45倍,比8.8级高出2倍。

  美国地质调查局13日表示,日本此次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是1990年以来世界上第四大规模的地震。目前为止,1900年以来世界上震级最高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发生的里氏9.5级大地震,那次地震造成5700多人死亡。

  日本岛平移2.4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陈胜照的话报道,强震致使海底地壳出现长约400公里、宽约160公里的裂缝。

  另外,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赫德纳特说,日本本州岛可能因地震而向东移动2.4米。“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基站移动了2.4米,”赫德纳特说,“而且,我们看过日本国土地理院的一张地图,发现一大片区域的位移与整块陆地的位移相符。”

  ■ 灾情

  宫城 万人小城“基本消失”

  宫城县人口约235万,其中65%的人口集中在首府仙台都市圈。宫城县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2009年宫城县经济规模为81934亿日元,与摩洛哥经济总量相当,经济规模能跻身于世界GDP60名的国家和地区排行榜。

  由于宫城县东部临海,所以地震和海啸给宫城县造成巨大影响。仙台市道路两边几乎都停了电,在超市里买不到饮用水。因物资紧缺,目前食物和饮水优先向70岁以上的老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供应。因为害怕核辐射,大街上几乎没有人。

  南三陆町原本有18000名居民,目前有约万人下落不明。当地除一所医院还未被毁灭之外,其他地方已“基本消失”。

  海啸发生后,宫城县仙台机场跑道遭海水淹没。防卫省说,航空自卫队宫城县松岛基地也被“泡”,其中包括18F2A战斗机,此外还有多架T4教练机和U125救援机。防卫省官员表示由于这些战机遭受海水浸泡可能就此报废,其中1F2A战斗机造价就达一亿三千万美元。

  经济方面,宫城县多贺城的工厂直接受到海啸冲击,受损严重。海啸当天,1159名员工和约110名附近居民被围困在工厂中过夜。尼康公司在离震中较近的仙台工厂也受到波及。

  岩手 山田町万余人失踪

  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后,日本东北部宫城、岩手、福岛三县损失惨重。

  岩手县人口约133万人,经济在日本地方政府中排名靠后,农业、手工业、渔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好。

  海啸发生后,海啸淹没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约5000所房屋,全市2.3万人口中仅5900人进入避难所。该县陆前高田市和远野市、住田町和岩泉町、九户村等5个市町村的行政机构处于瘫痪状态,受灾情况无法掌握。岩手县内的山田町有人口19000人,其中1万多人失踪。岩手县大槌町镇长和镇政府官员下落不明。

  此外,岩手县26万户因为地震而停电。

  东芝公司因地震暂停了岩手县一家工厂的生产。

  福岛 核辐射21万人紧急撤离

  福岛县人口约202万人,由于比邻首都经济圈,所以该县经济以首都向外辐射产业为主,比如电子元器件、比如汽车零部件产业等。2009年福岛县经济规模为76669亿日元,经济规模能够跻身世界GDP70名的国家和地区排行榜。

  受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泄漏事件,该县双叶町确诊遭受核辐射者可能超过190人,现紧急撤离人数超21万人。

  此外,福岛县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数百人,诸如日产汽车等福岛县工厂也被迫停产。

  ■ 反应

  菅直人谈震情数度哽咽

  称日本遇到二战后最严重危机,东京拉闸限电

  13日晚,日本首相菅直人身穿蓝色救援工作服召开记者会,向全体国民表示衷心慰问,对国民支持政府抗震救灾表示感谢。

  菅直人将“3·11”地震称为日本二战后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提及地震给日本民众造成的损失时,菅直人眼里含着泪水,甚至数度哽咽。他说,目前日本自卫队以及国际救援队一共解救了1.2万人,自卫队投入救灾的人数已经达到10万。

  对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菅直人表示以后将考虑从法律角度对类似事故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

  菅直人还特别提到,东京从14日开始要拉闸限电一事,称希望国民理解。由于核电站事情胶着,近日修复的可能性不大,东京都的部分地区14日开始实施有计划的拉闸限电。

  菅直人称地震已经严重损害了日本经济。据日本官员透露,政府将使用约200亿日元(24.4亿美元)的应急资金来支持救援。

  ■ 预测

  发生7级余震概率超70%

  13日下午,日本气象厅地震预测信息科长横田崇说,日本未来3天发生里氏7.0级以上余震的概率超过70%

  横田崇说,11日地震发生后,日本每天发生150余次里氏5.0级以上的余震,小规模的余震发生频率更高。目前,余震的高发地区还是在东北部地震重灾区,地震使得岩手县和茨城县的海底地壳出现了变动,因此更易引起余震。

  横田崇强调,11日地震发生前,日本就一直处于地震活跃期,“3·11”地震更加强了日本的地震活跃度。

  根据日本地震厅的研判,今后3天内,发生7级以上余震的概率超过70%

  横田崇说,日本气象厅已向各个地区发出余震警告,同时不排除大余震引发下一轮海啸的可能,要求沿海地区做好防备。

  20世纪以来震级最大地震

  ① 智利 1960 9.5

  ② 阿拉斯加 1964 9.2

  ③ 印尼 2004 9.1

  ④ 俄罗斯 1952 9

  ⑤ 日本 2011 9

  ⑥ 智利 2010 8.8

  ⑦ 厄瓜多尔 1906 8.8

  ⑧ 阿拉斯加 1965 8.7

  ⑨ 印尼 2005 8.6

  ⑩ 中国西藏察隅 1950 8.6

  本版稿件/综合本报记者 张乐 石明磊 张奕 新华社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2/detail_2011_03/14/5130841_1.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22169.html

上一篇:在首届学术共同体论坛暨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研讨会总结发言
下一篇:再谈高度关注日本核泄露灾难
收藏 IP: 220.155.34.*| 热度|

4 周华 杨学祥 陈辉 gistian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