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大师”一词时常见诸报端,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民众还比较容易被忽悠,但如今资讯发达,一些所谓伪大师们的事迹逃不开媒体的眼睛,所以大家也就对这些“大师”不以为然起来。当我们面对真正的大师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最近看了一组名为《大师》的纪实视频,使我们有机会走近大师,了解大师,感悟大师,景仰大师。在此感谢纪录片的制作单位:上海纪实频道以及传播单位:网易视频。观看地址:http://so.v.163.com/list/0085/1/V5P6UN4CL/1.html。从本篇起,纪念那个不算久远的时代,纪念那些真正为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和力量的大师们。
中国近代百年积贫积弱的历史让那个时代的学人无不怀揣着最赤诚的念想:富国强民。以何为之?十九世纪后半叶洋务运动(亦称“自强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奏效,世纪末的改良维新被无情地取缔,五四运动的遗产至今仍是莫衷一是的纷争。在这动荡的一个多世纪里有一群令人敬佩的学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扛起了民族振兴的大旗。
马相伯:生于民族苦难的起点1840年,早年皈依基督教,经历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定毁家兴学。遂于花甲之年,倾尽家产,捐献予天主教江南司教,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供作中西大学建成后的学生助学金。1903年,正式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震旦”为梵文,“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后因耶稣会欲变震旦为教会学校,马相伯另立新校——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复旦”有恢复“震旦”之意),收留从震旦退学的学生。马先生曾言:我虽皈依基督,但仍是一个中国人。之后,他依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热情投入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直至其百年。抗战期间,他又为支援前线官兵发挥余热,在迁往后方的途中度过了百岁华诞,老人忧国忧民的心情愈切,言道:“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他是教育救国的先声,他的呐喊无疑震颤着每一个国人的心灵。
叶企孙:在介绍这位大师前我不得不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记得郁达夫在《怀念鲁迅》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很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叶企孙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我们的大众忽视甚至误解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身影。李小文院士在其博文《大师叶企孙》中介绍:二十三个“两弹一星”元勋里,受过叶老先生教诲和帮助的学生9名,学生的学生3名;过半。受过叶老先生教诲和帮助的学部委员(老院士)多名,诺奖得主两名。这些还不算,叶先生在精心呵护自己学生的同时还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滚滚洪潮之中,大家熟知的地雷战就与他有关。习惯了电影中“广大民兵发挥了自身的聪明才智”等说辞的影响,我们把革命群众奉为天神,殊不知,他们身后站着一支有着先进知识的科技新兵,他们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其中就有叶先生的爱徒——熊大缜,他当时担任军区供给部部长,并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以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以及无线电等研制工作。叶先生在沦陷区的清华校友会主持工作,通过地下交通系统,为技术研究社研制炸药提供了经费与军用物资,在敌人的封锁下,他还数次组织学生和科技人员前往冀中支援抗战。叶先生留在平津做了大量的秘密抗日工作,他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然而世事难料,先生的学生被当作特务秘密杀害,自己也受到牵连,直至其人生的终点。
华罗庚:新中国最重要的数学家,年幼时由于家贫辍学,仅获得初中文凭,他知遇伯乐,被清华数学系熊庆来教授发现,破格入学清华,并从1930年开始任教于这所名校。三四十年代,他留学欧美,担任了民国时期最强大学西南联大的教授,在此期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身在美国的华老激动不已,他谐妻儿突破美国政府的阻挠,返回祖国,并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回国后他继续数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中国的现代数学打下基础,不过好景不长,数次政治运动极大地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华老的许多研究也难以为继。但是,华老将工作热情转向了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上来,他组织研究与推广了统筹法与优选法,形成了独居中国特色的运筹学研究。他的工作使数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为广大劳动人民应用与熟知。无可否认的是,长期的推广与基层走访消耗了他过多的心力,进入80年代,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是世界数学界等待了他太久(1954,1958,1974年均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大会作报告,可惜均未被批准)。1985年6月12日,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再也没有起来。这篇演讲回顾了他在回国后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他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点力量,在一个庄严的讲台上,以华罗庚的方式告知这个世界:他生命的最后35年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因为,那是他自己的祖国。
此文未完待续,旨在为我们的时代留下有关大师的记忆,并以一代学人的光辉身影为标尺丈量今天的社会价值。
注: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