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3月5日,雷锋纪念日,惊蛰,是夜,长沙夜幕下一处工地,引来了不少人关注,何故?一段120米的古城墙即将被肢解,她的肌肤已经历千年沧桑。在这一夜,她将脱离母体,被“异地保存”。长沙还有古城墙?历经千年?在哪里,什么样子?发现了,为什么不好好保护,反而挖断?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我心头,我想知道答案。
发现古城墙
据热心网友爆料,2010年长沙万达公馆项目A、B区建设工地发现古城墙遗迹,未能得到有力保护,被挖毁。2011年9月,长沙万达公馆项目C、D区建设工地发现古城墙遗迹,随即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开始了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现在初步发现了宋代和明清两个时期的城墙,与城墙伴生的还有古井,灰坑,房屋等多种遗迹,古城墙的年代跨度为宋~清,时间大约在1000年左右。2011年发现的遗迹被官方证实,据推测,与2010年网友爆料的遗迹应同属一体。
万达广场新方案图中古城墙的位置(图片来自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网站)
长沙开福万达广场修改后的方案效果图(古城墙位置在左数1、2栋高楼下)(图片来自长沙市城乡规划局网站)
公布考古成果
2012年1月8日召开的湖南考古暨文物保护工程工作汇报会上,长沙宋明代古城墙被认定为湖南省2011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汇报会上,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透露了长沙最新考古成果:潮宗街发现的宋代和明代古城墙。潮宗街一工地发掘出土的明代和宋代城墙,给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增添了有力证据。据介绍,墙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20余米,以麻石条为基础,两侧用青砖包边,且明代城墙叠压在宋代城墙的墙基之上,其中有一段还架设树桩来稳固基础。关于公众关心的古城墙将原址保护还是迁移保护,黄朴华告诉记者,目前还在进行考古发掘,具体如何保护还未确定。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认为,发现的城墙证明宋明时期长沙临河地段是有城墙的,有的地段甚至在临水或靠近河漫滩的地方修建城墙,因而采取了打桩固基的办法,这种做法和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做法类似,是极为宝贵的城市建设史资料。宋代城墙上发现的刻有“忠义军”字样的城砖,是南宋时期抗金的珍贵史料。另外,古城墙见证了长沙城市与湘江河道的变迁,潮宗街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通往湘江的老街,在宋代和明代,目前所发现的城墙之外就是湘江,这个地段距现在的湘江河岸有大约100米之遥,说明湘江现在大大变窄了。
保护方案之惑
文物单位正式公布长沙宋明清古城墙遗迹的消息随着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文博专家、古建筑学者以及长沙普通市民都对这段120多米的古城墙开始了持续的关注,随着微博的传递,古城墙的命运牵动了众多人的心。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各路专家提出了有三个设想方案,分别是原址保护、原址抬升保护和回填保护。
古城墙所处环境及其保护方案示意图(制图柳肃)
[方案一] 原址保护 为古城墙搭建“水泥密室”
方案理由:潮宗街古城墙是一段极其宝贵的历史遗存,时代跨度长、叠压层次清晰,是长沙乃至湖南城市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古城墙既显示了历史建筑的完整性,又具有观赏性,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史上的活标本,具有不可复制性,是长沙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
方案内容:不改变古城墙所处位置,在墙底和四周架设水泥板,底部水泥板下固定钢筋桩,这相当于为古城墙搭建了一个密封的“水泥密室”,以确保城墙所在环境足够稳定,不受周围地质变化影响。同时,在城墙顶端架设玻璃罩,市民可透过玻璃罩参观古城墙。而玻璃罩的上方,仍可进行万达广场相关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专家点评: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晓华:古城墙毗邻湘江,其底部纵深15米,主要为松散填土和强透水的沙砾层,其基岩面标高与湘江河床标高相近,江水对地下水的回流补充作用明显,且上层滞水与空隙水间缺乏稳定的隔水层,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腐蚀作用,原址保护不仅需要考虑防洪要求,还要考虑长期的止水、防腐要求,难度极大。
考古人员还发现,古城墙墙基并不稳固。早在古人建墙时,便在墙下架设了若干木桩以稳固墙基。目前这些木桩仍在墙下的砂石和淤泥结构中,一旦湘江涨水,城墙底部容易发生管涌,其巨大的浮力可能导致木桩位移,威胁城墙安全。另外,在古城墙下15米地层结构中,其顶部的5米仍是文化层,蕴藏着不同时期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如果在墙下架设水泥板和钢筋桩,势必破坏这些文化层。
另外,在进行原址保护施工前,也须对古城墙实施整体加固、截取和实验室内的防霉、防腐蚀等技术处理。这也意味着,在原址保护之前,古城墙已经接受了迁移处理。
原长沙市水利局局长、总工程师吴长廉:古城墙的保护要充分考虑防洪安全。城墙所在位置临湘江岸边,属防洪堤保护范围,但其所在地面高程约36米,湘江汛期洪水位大约38米,两者高差可能导致江水回流。另外,城墙基础用木桩,其基面以下应该是软土层,基础并不牢固。而古城墙遗址实施原址保护所需开挖的大型基坑将会给该区域的防洪工作带来隐患。由于现在至汛期只有40余天,从防洪安全考虑,城墙应尽可能迁移保护。
[方案二] 原址抬升保护 建设古城墙博物馆
方案理由:潮宗街古城墙是近年来湖南又一个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这里不仅记录了长沙古城演变的一个片段,还反映了自宋代以来长沙局部地貌的变化,应尽量完整保留其蕴含的文化信息。不过,城墙临近湘江边,涉及到地质、水文、防汛、规划、人防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而对其保护过程中的风险预测应有充分认识,应采取客观、审慎、科学、理性的保护方案和预见措施。
方案内容:首先采用科技手段,对古城墙实施整体加固和截取,并将墙体搬至实验室,进行防霉、防腐蚀等技术处理。随后,将其中保存最为完好、信息最为丰富、价值最重要的20米城墙,在原址的平面基础上垂直抬升,在万达广场保护展示,并可配合广场施工建设长沙古城墙博物馆。其余100米城墙,就近作迁移保护展示,如可安放在湘江码头、博物馆等地展示。
专家点评: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晓华:按此方案,古城墙将被分段保护和展示,这将影响城墙信息的完整性。对于文化遗存来说,除了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其所在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古城墙抬升之后,将失去其原有的存在环境。
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组成员刘叔华:作为长沙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古城墙,潮宗街古城墙并非一般的不可移动文物,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该对其实施原址保护,一旦改变其位置,城墙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古城墙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决不能轻易破坏。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角度考虑,对古城墙采取原址保护和迁移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案,较为合理。至于是否原址抬升,还要作出详细的总体方案,并经论证合理后方可实施。
[方案三] 回填保护 城墙难以承受之重
方案理由:为了避免湘江汛期的影响,古城墙所处工地必须在今年4月1日前完成防洪设施的建设。在此期间,若古城墙保护方案不能确定,文物部门、施工方将不能对其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届时,将只能回填发掘现场,以避免洪水破坏古城墙。
方案内容:运送土石等材料,回填古城墙考古工地,将其埋藏在土石之下,以达到保护效果。
专家点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大量土石瞬间覆盖城墙,将对古城墙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在地下沉睡千年,突然重见天日,古城墙的建筑材料已经十分脆弱,在覆盖过程中不断增加的压力,极有可能令城墙无法承受。加之汛期过后,文物部门还将对古城墙进行再次发掘,这又将是一次间接的破坏过程。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晓华:回填保护对古城墙的损害几乎是致命性的,非迫不得已不应采纳。当务之急,是在4月1日之前,完成城墙保护方案的论证和审批,确保城墙安全。
学者的呼唤
从古城墙公布到保护方案设计比选,有一个人格外热心,甚至是焦心,他奔走相告,微博呼吁,上书政府,只为了保留这珍贵的百米古城墙。他是谁?他正是上文中多次点评保护方案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他在今年1月11日的一条微博“万达广场发现的这一段城墙显然是长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惨烈的攻城战斗的历史记忆,它记录了长沙人民奋勇抵抗外敌入侵的一段光荣历史,宝贵之极。古代的长沙人民奋起保卫家园,今天的长沙人民应该奋起保卫这段城墙!”唤起了众多人对长沙古城墙的关注。至此,学者引领着关心长沙古城墙的同仁开始了一场“古城墙保卫战”。随着一个多月的微博传递,长沙市政府和万达集团均对于“长沙古城墙”的保护做出来回应,也让关心爱护古城墙的民众感到了些许的安慰。但最终的结果仍未可知!
最终方案确定
2月27日上午,湖南省文物局召开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古城墙的概念性保护方案“至少20米古城墙原址保护,其余100米异地迁移保护”。
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介绍,根据专家论证的概念性保护方案,古城墙将采取“原址保护与异地迁移保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保护,而原址保护的城墙长度约为20米,是总长120米的古城墙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丰富价值最重要的一段”。
切割迁移保护
3月5日18时许,考古工作人员开始对长沙潮宗街古城墙进行切割迁移工作。按照文物部门确定的保护方案,除原址保护的20米靠近1号墙体剖面“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丰富价值最重要的一段”外,总长120米的城墙将实施整体切割,预计35天内完工。事实上,万达方面只用了短短的一周时间就拆毁了100多米古城墙中的70多米,毫无疑问,一个多月后的百米古城墙已经永远地脱离了母体。
古城墙保卫战的沉思
一场算不上长的古城墙保卫战落下帷幕。在3月淅淅沥沥的雨夜,一些古建筑爱好者以及之前振臂高呼“完整原址保护”的学者,只能在潮宗街万达公馆建设工地外一幢居民楼的屋顶,远远地望着点点灯光下的古城墙,工人师傅正在用最原始的工具——锄头,铲子——将被挑剩下的100米古城墙躯体拆散。我耳边仿佛传来了梁思成先生的呜咽“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去过西安的人不一定都有机会去看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但他们一定有机会抚摸这座古城的历史肌肤,因为其巨大完整的城墙(包括雄壮的城门)支撑起了这座千古帝都的伟岸天际。去过北京的人大多会去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在乘坐北京地铁二号线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想到,因为这条地铁线,北京的古城墙遭遇了灭顶之灾。前不久,作为建国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北京市准备在6个地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文物遗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破坏了其原有面貌与周边关系,即使原样恢复,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个景点式的装饰品,当初拆毁时的草率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U0NTc1NTc2/v.swf[/flash]
记得某个公益广告有这样的一段解说词:一个娱乐会馆,毁掉一个百年古院;一个商业楼盘,毁掉一座百年古庙;一个形象工程,毁掉一座千年古城。这些不是发生在某一年,几乎是每一年;不是在个别地方,而是许多地方;每年,全国有上百处文物古迹遭到毁坏,保护遗留古迹,守护传统文化。
回到今天长沙古城墙命运的探讨,长沙无非是在重复前人的错误,纵使它有千般理由,万般难处。作为生活在这座历史名城的市民,只能无限惋惜,经历了文夕大火的古城长沙,三千年地上精华毁于一炬;能够在新世纪发现千年遗存,实属万幸,切割保护,留下20余米残肢,不知是该庆幸还是遗憾,借用柳肃教授的感叹,以表达我的心情“古城墙拆了,没有赢家,我们都输了。万达输了,因为失去了打造企业文化品牌的机会。长沙输了,因为失去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公信力。市民输了,因为失去了宝贵的古城墙。” 我宁愿相信这段自宋朝延续至今的古城墙绝不只剩这短短的20余米,在沿江的某个纵深,仍残留着未被发掘的另一段身躯,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希望它们重见天日时能够遇上懂它的人,好好保护它不再被肢解。
注:部分内容参考了潇湘晨报、红网论坛、长沙晚报、新华网、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柳肃教授的微博,一并致谢!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