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英雄”,即是为中国大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事和大学。这些人、事、大学足以影响中国大学的进程,在中国大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过去的2010年中,我认为可以称得上大学英雄的人是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称得上大学英雄的事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授治学”改革;称得上大学英雄的大学是南方科技大学。
那人: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
之所以推举章必功校长为“大学英雄”,是因为他在深圳大学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去行政化”改革。“去行政化”制度的设计前提是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以何种理念去设计大学的“去行政化”制度。我认为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是去除大学办学中长期存在的“行政化”思维,变行政化思维为学术性思维,真理不再掌握在领导手里,而是掌握在实际掌握真理的专家手里;去除大学中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等级,变等级分明为等级模糊,使大学中的各类人员有平等的话语权;去除大学中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决策机制,变“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模式为“自下而上”的学术性决策,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和人员的作用;去除大学中以行政代替学术、行政和学术权力倒置的现状,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行政权力不再以权侵犯学术权力。变行政的管理、控制职能为对学术的服务、后勤保障职能。实现了以上四个目标,则这项改革就是成功的。
深圳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最大亮点是:明确了行政和学术的边界,学校的各级行政官员:校长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不能再从事教育与学术研究,为自己争取学术资源。这是难能可贵的,而其它学校的这方面的改革往往只限于不疼不痒的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等举措。
那事: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授治校”改革
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保证“教授治校”或者按现行的说法“教授治学”的实现。这方面的标志是以教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对学术事务有独立的决策权、评价权、资源分配权。眼下中国大学最为稀缺的恰恰是教授对学术事务没有自己的独立决策权、评价权和资源分配权。这些权力往往为行政权力所代行。把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授治校”改革列为“大学英雄”事件,就是看中了这件事对中国大学治理的示范意义。
自2008年9月始,内蒙古科技大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改革试点单位,伴随着这种改革,他们进行了大学治理结构的重大改革。在学校层面上,实行党政“一肩挑”,把两个一把手的“正正关系”变为了“正副关系”。书记和校长合为一人后,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得到有机统一。在学院层面,他们试行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将行政管理变为“教授治学”。教授委员会一般由5-7人组成,院长一般任主任,书记列席会议,书记没有表决权,但有“一票否决权”。这两项改革都堪称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重大改革。之前一些大学在这方面的改革仅仅限于成立
那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2007年3月,深圳市决定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直接的模版是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南方科技大学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09年9月朱清时正式接受校长聘书。从南方科技大学筹办至今已经3年多,自朱校长上任也有1年多。10月,教育部终于批准了中国第一所“教授治校”模式的大学、已经筹建3年多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建设。却没有拿到教育部的招生批文。
南方科技大学从筹建到被批准“筹建”,历史三年多。这其中既有校长朱清时的执着,也有深圳市委的决心。不管今后它的发展如何,它已经创下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几个第一:第一明确实施“教授治校”的大学;我们其它的大学最多只提“教授治学”;第一所直接进入博士培养学校的大学,之前的大学总要从专科、本科、硕士学校到一步一步建设;第一个明确提出“去行政化”的大学,而其它大学的“行政化”广受诟病;第一所自主招生、自行授予学位的大学。把南方科技大学列为中国大学英雄当是众望所归。
当然,把三者列为“大学英雄”,只是三者具备了成为“大学英雄”的条件。能否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大学英雄,还要看以后的结果。这些结果当然是:三项改革的过程可以持久下去,结果向合乎大学发展规律的方向前行。这既需要大学的激情努力,更需要教育部、省政府的政治智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