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zhenru 读别人博客,写自己想法,

博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变迁和工作经历

已有 5918 次阅读 2010-11-29 22:05 |个人分类:绪海拾言|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在十几年前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一踏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就产生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那时条件不好,医院门诊、急诊和化验都挤在大门口的小楼里工作,一些社会上的居民也住在这里,早、中、晚做饭时间楼里充满煤烟味儿和各种各样的饭菜味。科研人员在那栋30年代建的昏暗的老楼里工作,墙皮斑驳,房门破烂,门上贴着五颜六色的画报、日立,有的从里面挂一块花布,大部分门很难关严实,开关起来吱吱作响,门锁只是一个摆设。即时在白天,楼道里也亮着灯,遇到停电,楼道里的人要依靠说话声进行分辨。每一个实验室的试验台各种各样,材料有水泥、木头不同;桌椅板凳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宽有窄,形状各异。
      简朴环境把我们所院的老师衬托的更加神圣,他们的办公桌上放着各种文字的科研文章和参考书籍,放不下,就整齐的摆在地板上,有的放在纸箱里。他们除了阅读、思考、设计科研,还亲自动手作实验,和学生和技术员一起工作。同学们常常能得到来自不同老师的帮助,不管认识不认识,老师们对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倍加呵护,在教授知识方面毫无保留。遇到不懂的问题,即时不是自己的导师,他们也能不厌其烦地花时间讲解,实验中碰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能够不分你我给与帮助,甚至亲自示范;不同实验室的设备、试剂、仪器上,有求必应,常能够借用。时间一长,同学之间也更加亲密。
      在这样环境中,你能够时刻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关心和支持,很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不用有过多的忧虑和担心;在这样的环境,你需要做的就是专心作好自己的工作。在帮助和接受帮助的同时,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也感受到了别人的存在,这就是家的感觉。
      在老师们的培育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毕业工作,离开天津,仍然忘不了这些老师和同学,经常回来看看,一踏进大门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就像那首歌,《常回家看看》。 除了看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实验室和导师,还要走走其它实验室,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听到的是热情的鼓励。我们和老师交流工作得失,和同学们说笑,有时还要讹上一顿。国外学习和工作期间,忘不了的还是这些老师和同学,部分同学走到祖国和世界各地,于是网络就成了最好的联络工具,每周都能看到同学的相互问候和笑话,仍然能得到老师的点化,也经常打听所院的变化,隔不断的感情把温暖送到了异国他乡。
      从英国回来,老天又给了一次选择工作单位的机会,血研所血液病医院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当时所院工资并不高,第一个理由是熟悉,第二个理由就是有家一样的感觉。你没有忘记她,她也没有嫌弃你。把信写给以前的老师和领导,很快得到答复时,那份开心和感激难以言表,足以使人放弃已经和将要得到的各种诱惑。于是就放心大胆地卖掉房子,扔掉家具,带着爱人和儿子回来了!爱人不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但一件小事也使她深有感触。长期分多合少常使我忘记爱人的生日,过后说起总有一些失望。工作不久,当她第一次拿到所院工会送给她的生日祝贺信和生日蛋糕票时,她感到非常惊奇,一连大声读了两遍“院所感谢您的辛勤工作,祝您生日愉快”,随后便是感激,她也找到了家的感觉。
      近几年所院盼来了彻底的变化,科研楼、病房楼宽敞明亮,新门诊教学楼拔地而起,医生和科研人员工作环境焕然一新,每一个人工作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高兴和自豪。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自己辛勤的劳动相互报答,互相感激。所院各科室的工作量明显增加,电镜诊断血液病一直是所院在国内的特色,现在的工作量是3年前的三倍。
       终于,大家庭的每个人都找到了家的感觉,正如《在希望的田野上》那首歌所唱:
      我们的家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工作,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纪念晋级正主任医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38-388721.html

上一篇:科技应该分家
下一篇:你是什么角色:小工,技工,工程师,设计师?
收藏 IP: .*| 热度|

3 杨正瓴 李学宽 郭桅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0 0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