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谈国家创新系统的焦点问题
学术论文和政府文件中,R&D活动一般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根据科技部发布的《科技统计实用手册》,上述三类活动的定义是这样的(更详细的解释参见附件):
“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以便解读它们;” “基础研究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的实际应用前景并不很清楚,或者虽然确知其应用前景但并不知道达到应用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途径。”
“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在实践中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研究虽然也是为了获得科学技术知识,但是,这种新知识是在开辟新的应用途径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对现有知识的扩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对应用具有直接影响。基础研究获取的知识必须经过应用研究才能发展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区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是扩大科学技术知识,而试验发展则是开辟新的应用即为获得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新服务以及对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虽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但它们的直接目的或目标却有着本质的差别。应用研究是为达到实际应用提供应用原理、技术途径和方法、原理性样机或方案,这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试验发展并不增加科学技术知识,而是利用或综合已有知识创造新的应用,与生产活动直接有关,所提供的材料、产品装置是可以复制的原型,而不是原理性样机或方案,提供的工艺、系统和服务是可以在实际中采用。”
本人对上述表述大致同意,但不同意其中“试验发展并不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说法,因为试验发展过程中不仅会增加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不予详述。
顺便说一句,在科技部发言人回应施一公饶毅的发言中,把基金委和973项目统统说成是基础研究项目,是不确切的。根据标准定义,那些瞄准国家需求的973项目,多半是应用研究项目。科技部官员犯这种错误是很不应该的。
为了方便本文关于政府和企业在R&D活动中的角色的讨论,这里再引进一类R&D 活动——公益性研究。这类研究,一般是指与数据积累(如天文、气象观测等)、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相关的研究活动。公益性活动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甚至包括少量试验发展。大致上,公益性研究活动的大部分,可以归入应用研究。之所以单独把公益性研究列出来,是因为大部分应用研究,其目标是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然后循着通过试验发展获得最终产品并成功商业化;而公益性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商业化。这个区别,决定了政府在一般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之间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关于政府与企业在R&D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市场机制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失灵的问题。一般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基础的作用。换句话说,整个社会的资源,在适合用市场体制管理的时候,就应该交给市场管理,因为这样的资源配置才能达到最有效率。不过,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现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所谓的外部性(externality)。所谓外部性,通俗的说法,就是投资的主体不能独享投资的收益,外人也有机会得益;或者说,行为主体的经营活动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但市场经济体制却不能给予相应的惩罚。前者的例子,是基础研究成果,不管资助来自何方,一旦发表,全世界科学家都可能受惠,这是所谓搭便车的情况;后者的例子是环境污染,有毒气体和废水的排放影响了其他人和企业,但市场制度本身不能给予排放者应有的惩罚。这个时候,需要政府的介入。
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区分政府和企业在R&D活动中的角色,结果是这样的:基础研究领域,基本上是市场失灵的,因此需要政府干预,基础研究的经费绝大多数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之所以没有说全部经费都应该由政府承担,是因为这些年来,有些实力强劲的大公司也参与投资基础研究了。
一般的应用研究,由于一旦获得成功,就可以迅速进入试验发展阶段,从而开发新产品并取得商业收益,因此,企业在应用研究领域是大有作为的,它们是应用研究投入的主体。不过,当应用研究项目风险太大投入太高的时候,企业难以承受,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时候政府就应该有所作为了,这一般用在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上。
对于公益性研究,由于一般情况下,受益人是公众,而不仅仅限于企业,因此企业是不愿意投资的。这个外部性决定了政府应该是公益性研究的主体。不过,有些环保项目,是可能为企业的投入带来收益的,这个时候企业也会变成积极的投入者。因此,公益性研究项目的投入主体是政府,少部分投入来自企业。
试验发展项目,就是利用已经获得的科学知识,或者在已有产品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开发出新产品,一旦产品开发出来进入市场,就可以从营销中获益。这类活动,企业是当然的主角。政府只在某些特定的少量重大产品开发上扮演角色,是很次要的配角。因此,对于试验发展项目的投入,企业占绝大多数。
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里,本人提出了一个二维的概念框架。这个框架有点儿像是科学网流行的“象限论”的变形。在下面的图上,横坐标表示投资回报期限的长短,纵坐标表示投资风险的大小。一般而言,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投资回报期较长,基础研究和一般应用研究的风险较大。这里的风险较大,指的是投资项目的成功率较低。在下图中,圈圈的大小是跟投资强度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