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f306 学习,思考,体验,印证,创造,付出

博文

阳朔一日游,有遇而无艳

已有 4307 次阅读 2010-11-14 20:11 |个人分类:且行且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漂流, 阳朔, 客栈, 西街, 遇龙河

17:05,阳朔车站。下车后迫不及待赶往漓江畔,匆忙的脚步似乎显得不够休闲。穿过西街而无暇顾及,只为一睹漓江夕阳晚照。可惜,还是晚了几步,太阳已经下山。立冬后的漓江也处于枯水期,往昔之风情万种已不复存在。

原路返回时才发现,黄昏中的西街亦是一番风景。此时天色尚早加之旅游淡季,游人并不多,街道也不拥挤。一条小街,两边商品栉比鳞次,游人穿行其中,实在和谐。背着包在街上闲逛,东瞧西望,左顾右盼,走街串巷,用脚步去丈量这块繁华之地。一人出行,好处正在于此。

走了一个多小时,天色已晚该找家客栈落脚了。一番对比后选择了“懒人堂客栈”。这是一家分店,位于府前巷37号,离西街尚有几分钟路程,可免受喧闹之吵,可谓是闹中取静。总店在府前巷10号,从分店沿着小巷走上几十米即到。从客栈的布局和装饰便可看出店主的品位。客栈前台有个温馨的小书吧,还可免费上网,正合我意。

订下客房后才发觉早已是饥肠辘辘。上次来阳朔时已品尝过啤酒鱼,再者一个人吃大餐也不划算,于是随便吃了碗炸酱面填饱肚子。晚饭后直奔西街。

西街据说有14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风格,但却处处透露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纯正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令人惊讶的国际元素。米粉与披萨、绿茶与咖啡、水墨画与油画、埙曲与RAP、国语与外语,种种看似对立的元素,竟全部融在这不足1000米的小街里。看看西街你就知道什么叫国际化。

夜晚的西街更是热闹喧哗,即使不算摩肩接踵,也是人头攒动。种种商品琳琅满目颇具特色,引得游客驻足观赏购买;各家酒吧灯光绚丽音乐劲爆,如同那些躁动的人们。街上游客欢笑声、店家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拍照快门声……在西街的某个角落,总能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肤色的游客临街围坐,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嬉戏聊天。据说这叫生活。

而我穿梭其中,把玩工艺品跟店家聊上几句(其实不买);在酒吧前停留片刻,看看那些灯红酒绿;尝一口免费的桂花酥,香甜可口(还是不买,哈哈~~)……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竟然没有感觉到喧闹。一切与我无关,彼此擦肩而过,如水一般缓缓流过西街,不着痕迹,来去自如。虽无“葡萄美酒夜光杯”,已然“偷得浮生半日闲”。

值得一提的是西街的“麒九九”。这是一家乡谣酒吧,小木屋装修,温馨自在。那晚有位年轻的帅哥,弹着吉他唱着一首我不知名的民谣歌曲。酒吧里人不多,但他还是唱得那么投入那么自然。歌声如同泉水一般,洗涤着那些烦躁的心灵。在门前听了一会,终究没有进去。我已将歌声收入囊中,走到哪里都能听到。

走出西街,去附近的超市买了些零食,回客栈看书上网。前台问我去西街了没,并推荐我去他们掌柜开的一家酒吧——小马的天。说是掌柜的很有魅力,去的人都会被她所吸引。不过我还是把持住了,哈哈~~上了会网,看看科学网博客,跟同学扯上几句,在网上求组队拼筏(可惜没有回应)。嗑嗑瓜子看看闲书,随意翻翻走马观花。

夜里的阳朔比桂林冷多了,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时间也不早了,洗漱完后带了本《纳兰词》躲进被窝,耳朵里塞着蔡琴的情歌。纳兰容若不愧为“清词三大家”之一,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特别是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无怪乎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至于蔡琴,那浑厚的嗓音更如天籁,那波澜不惊、低回委婉的歌声,是一种被遗忘了的古老语言,有着一种古典的浪漫,一种优雅的感伤。蔡琴的歌就像一杯岁月的美酒,越是久远,越是香醇。

就这样一个人看着情诗听着情歌,安然入睡。近来睡眠不好,能睡个安详的好觉,实为久旱逢甘霖。

2010.11.11,7:30,睡觉睡到自然醒(另一乐事为数钱数到手抽筋,奋斗ing~~)。又在床上窝了一个小时,不然怎么对得起“懒人”二字呢。在房间里吃完早餐(昨晚买的酸奶和沙琪玛),出来大厅后刚好看到一位女生前来住店,前台告诉我她也想去遇龙河漂流。终于找到拼筏的人了,不然120元一筏还真接受不了。

20分钟后船夫到了客栈。师傅开着摩的在前面带路,我们骑着自行车跟在后头。一路青山不断,游客众多,估计也是去漂流的。大约20分钟后到了朝阳码头——遇龙河下半程竹筏漂流的起点。

八卦一句:码头旁有人兜售塑料袋(套在鞋上,防止被水沾湿),就两个普普通通的袋子竟要1元大洋,实在佩服这些人的商业头脑。各位若去遇龙河漂流,最好自备袋子。

遇龙河素有“小漓江”之称,发源于桂林市临桂县的古里河,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于金宝河交汇于青厄渡,并一同流入下游的田家河,载有田家河注入漓江。因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曰“遇龙桥”,故称其为遇龙河。自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工农桥一段,可称得上是遇龙河的精华段。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若逢雨天,更是云雾缭绕,百媚千娇。若把漓江比作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便是小家碧玉了。

是日,天气晴朗云淡风轻,我们靠在椅上享受着冬日的温暖(后来晒得脸都烫了)。一路有山有树、有竹有草、有石桥有小屋,风景无限。虽说过了立冬,其实还是一番秋景,竹子苍翠,芦苇摇曳,河水明净,水草青青,鱼儿闲游,微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真不愧为一幅秀丽的田园山水画。

遇龙河不同于漓江,水流较缓,远处望去河水似乎没有流动,可坐在竹筏上却又能感觉到自身在平稳地漂流着。平稳地流动能算是一种“静”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或者这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再八卦一句:跟师傅闲谈时,师傅说遇龙河的水质很好,不过有些游客素质较低,随意乱扔垃圾,真不配在遇龙河漂流。漂流至某段时岸边有家豪华的酒店,师傅说住在里面的都是有钱人,素质都很高。末了还说了一句:小费一给就是100元。敢情小费给得多素质就高?弱弱问一句:要是有位游客漂流时乱扔垃圾,但又给了100元的消费,那他的素质又当如何呢?哈哈~~

两个多小时后漂到了终点工农桥,师傅取来自行车,算是结束了这一趟漂流。我和那女生一致认为师傅的服务态度有待提高。是不是因为师傅推荐我们去河上的小店吃河鱼,而我们只看不尝(一条不到半斤的鱼儿,竟要价60大洋,你说我们吃得起吗),搞得师傅没有抽成?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罪过罪过~~

那位女生两天前就到阳朔了,已经骑车去过十里画廊,所以我们换了一条骑行路线:从工农桥到矮山村再到阳朔县。工农桥到矮山村一路都是乡间小路,风光理应不错,不过毕竟已是秋天,稻子早已收割田园难免凄凉。倒是那些橘子树和柚子树硕果累累,着实诱人。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好在一路总能遇到村民,边走边问总算是到了矮山村。穿过矮山村就到了通往阳朔的国道,一路大道宽敞,两边亦有不少景色。

骑到漓江边时我们休息片刻,补给水粮。这一段的漓江倒是风韵犹在,旁边的野导极力怂恿我们坐竹筏漂上一段,不过我们定力十足不为所动。休息过后继续骑行,不到五分钟就到了阳朔县,不得不承认阳朔县(中心)的袖珍。一车在手,不愁迷路。难怪有人戏称:No Bike,No Yangshuo!

沿着街道转几个弯便又回到了客栈,算是结束了这一天的游玩。中午没有睡,又骑了一两个小时的单车,确实有些累。此时掌柜的正在书吧上网,谈吐之间可见其人之风趣幽默,加上一身打扮,也称得上风情百种。看来前台所说的不无道理。可惜小弟功力尚浅,尚无法与其过上几招。回头继续修炼,哈哈……

又八卦一句:筏友与掌柜聊天时谈到,自己毕业后在深圳待了八年,还不大会讲粤语。天呀八年啊,年龄相差甚远,难怪一路上没有多少共同话语,原来是有代沟了。话说这女生祖籍四川,出生并生活在新疆,之后在北京读大学,现在深圳工作,走北闯南也算有趣。

把几张照片裁剪后发给了筏友,坐着喝几口水休息休息,打点好行李后走人。掌柜的跟我说今天是光棍节,晚上有活动呢。听着貌似挺诱惑的。西街这块繁华之地,每天都是节日,每夜都是笙歌,而我,尚且没有融入这样的生活,虽然十分休闲,但毕竟还没到“数钱数到手抽筋”。于我而言,西街更是一种体验。

2010.11.11,16:55,坐上回桂林的班车。落日西沉,仿佛被一座座山峰所托,夕阳映得晚霞绯红妩媚。伴着晚风在车里睡了大半小时,实在累了。

18:25,桂林汽车站,转乘10路车回校,结束了阳朔一日游。

有人说,阳朔是个艳遇的地方。这话固然没错,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1加1等于2,但1乘1却还是1。明年春天,一定得抽个时间再去阳朔骑单车,阳朔的田园春色比西街的灯红酒绿更诱惑我。说不定到时候会有小概率事件发生哦,哇哈哈……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9042-383739.html

上一篇:微博铭
下一篇:遇龙河,桂林的小家碧玉
收藏 IP: 125.78.68.*| 热度|

13 陈筝 武夷山 王安邦 张焱 吉宗祥 陈湘明 李学宽 许文婕 侯成亚 鲍海飞 唐常杰 徐耀 曾新林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