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研学习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尤其是当面对新领域的问题时,科研人员往往需要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来应对挑战。为了快速掌握一门新的学科或知识,可以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例如西蒙学习法则,这一法则可以用居里夫人的一句话来概括:知识的专一性如同锥尖,集中精力就像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则如同锥子不断向前钻的过程。大多数科研人员都能够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然而,在采用这些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两个主要障碍:1. 注意力容易被打断;2. 习惯性拖延。这两个问题通常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缺乏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科研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那么,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个人不够认真?缺乏动力?懒惰?没有时间观念?其实都不是。这些现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为了生存,人类必须随时警觉,以避免暴露在危险中,因此身体本能地打断注意力,以防备潜在威胁。而拖延和懒惰,则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存体力,毕竟在面临未知问题时,我们的身体可能把这个问题当作一种降低能量的“威胁”。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和拖延症,实际上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生存机制。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两种“本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科研效率。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科研人员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效率,几乎没有拖延的迹象呢?这是因为他们通常具有长期稳定的生活和科研习惯,这种习惯的惯性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体本能的注意力分散和拖延。这种惯性力可以用高三学生的例子来解释,高三的学生每天从早到晚地学习,尽管看似疲惫,但第二天依旧精力充沛,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高,并且拖延症状显著低于大多数社会人员,这种状态是由于严格的学校制度和高三特定环境下形成的身体机能习惯所致。而到了大学或研究生阶段,由于学校或课题组的约束不如高中严格,许多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习惯培养的意识,学习效率自然大幅下降;而那些保持良好习惯的学生则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因此,如何科学应对科研学习工作中的拖延症和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不仅需要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西蒙学习法则),更要重视建立有规律、有时间规划的学习习惯。唯有如此,才能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和拖延症的障碍,提高学习和科研的效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