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积极心理学》的第三章【愉悦和积极体验】中,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介绍了愉悦、积极情绪、积极情感和酣畅感等术语的概念和相关研究。毕竟是院校教材,书中介绍的也较为专业/学术,故不一一列出。
大体而言,愉悦的持续时间较短、符合峰值理论、具有适应性(当我们重复多次遇到产生愉悦感的刺激因子时,我们所体验的愉悦感会不断下降);积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具有特定的行为倾向性、符合扩大和构建理论(积极情绪可以使人在其他方面获得正面影响);积极情感/心境持续时间最长、具有特质倾向性、可称之为人格特点。
这一章节里有一些观点挺值得关注,譬如:
“很多体验是发自内在的愉悦,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愉悦,而无论它是怎么发生的。”
“独处时有好心情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时,往往也会有好心情,反之亦然。”
“酣畅并不是感官的愉悦。实际上,它是一种非情绪和非意识的状态。人们把酣畅形容成一种高度的内在固有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并不是在活动的过程中立即出现,而是在事后的总结中才体验到的。”
“当人专注地投入某事中,在技术和挑战达到最佳平衡的时候,酣畅感最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酣畅代表着人与环境的统一。”
书中提到了一个练习——品位。品味是指我们有意识地去感受愉悦,并有意试图去延长这种愉悦的感受。劳优拉大学的心理学家瑞德•瑞恩讨论了什么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品味,并将之与心理学上的应对进行对照。
应对是指我们遇到不好事件产生了负面情绪——焦虑、悲伤之类——并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去“对付”这些情绪。而品味更侧重于面对良好事件时我们的积极响应。与那些遇到积极事件往往心存担忧的人相比,那些习惯去品味生活美好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感更高、更乐观、更不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瑞德•瑞恩提供了几个品味的策略:
1、与别人分享:你可以找同伴一起分享某此经历。如果情况不允许,你可以告诉别人你非常珍视这个瞬间。
2、记忆重建:找一些照片或者来自某此经历的自然纪念品,拿这些东西跟你的朋友讲述你的经历。
3、自己恭喜自己:不要害怕接受奖励。对自己说自己是怎样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自己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已经很长时间了。
4、加深理解:关注经历中的特定细节,并把它们讲给朋友们听。
5、投入:让自己充分的沉浸在喜悦中,不要想其它事情。
瑞德•瑞恩给出了一个“假设”(因为作者本人没有验证过),即不要把快乐全都打包并试着同时去体验它们。一次去体验一种愉悦,并在适当的时间重新回味它们。
各位不妨一试,或许有意外的收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