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一个模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xun 本博将以数学杂文为主,科技杂文为辅,其它杂文为补。

博文

【数学都知道】2010年10月2日

已有 5101 次阅读 2010-10-2 10:20 |个人分类:传数学|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数学, 博客, 新闻, 消息

作者:蒋迅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

丘 成桐教授最近提议,在中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高校开展大学生数学竞赛,以全面测试大学生的数学知识、修养与能力,促进中国的大学数学教育改 革。丘先生领衔的学术与命题委员会将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凝练成分析与微分方程,几何与拓扑,代数、组合与数论,计算、统计与应用数学等四个方面,并将提供 详细的大纲与参考书。测试范围和国外知名大学的数学资格考试相当。王永晖认为,应该更接近“水平考试体系”;可以把一个国家范围的数学水平考试,做成3层:高中级,大学级,研究生级。

科学家诠释“不可能”的射门

1997年6月3日法国杯四国赛上,巴西球星卡洛斯(Roberto Carlo)在巴西对阵法国队的比赛中,从35米外射入了一个被人们称为反力学原理的任意球(Youtube),当时法国队排出的人墙及门将巴特兹(Fabien Barthez)都毫无反应,目睹足球划出一条反ǒSō的弧线飞入球门,双方最终打成1:1。为什么足球会飞出如此奇怪的线路?为了寻找原因,法国的研究人员用弹射器将小塑料球射入水箱去模拟足球的行为。使用高速摄像机和计算机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小球的表现与卡洛斯的任意球惊人的相似:最初是直线,但很快变成弧线形。他们认为此种飞行轨迹部分是马格努斯效应造 成的。当一个旋转球体的旋转角速度矢量与飞行速度矢量不重合时,在与旋转角速度矢量和平动速度矢量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一个横向力,在这个横向 力的作用下球体飞行轨迹发生偏转。但同时周围介质的阻力会在不影响马格努斯力的情况下减缓球体下降,结果是飞行路径的弧线会越来越收紧,最终形成一个螺旋 上升弧线,而不是简单的上升下降弧线。报告发表在《新物理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方程式精确描述球体的飞行轨迹。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感言 中国还不算数学强国

受 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正式邀请,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彭实戈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一小时报告。这也是第一位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 的中国内地数学家。作为国际最高数学奖项,菲尔兹奖的颁奖台上还未出现过内地学者的身影。彭实戈说,中国数学领域在国际上的顶尖级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急功近利的“奥赛”培训如果目的只是大奖,并不利于人才培养。中国数学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可以多借鉴法国的模式。“有时候,我感觉选拔人才比研究数学还 难。”彭实戈说。

科学家证明“Braess悖论”在高交通需求下会“消失”

在忙碌的城市交通中,增加一条路线分流似乎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但在1968年Dietrich Braess提出“Braess悖论”, 他发现“在一个交通网络上增加一条路段反而使网络上的旅行时间增加了,而且是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时间都增加了,这一附加路段不但没有减少交通延滞,反而降低 了整个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准”。悖论相当违反直觉。最近几年,科学家重新分析了“Braess悖论”,发现当交通需求增加时Braess悖论会“消失”,原 因是“群众智慧”的效应导致没人使用新的路线。麻州大学安默斯特分校的Anna Nagurney教授首次证明了该假说她的公式表明需 求的增加确保新的路线将不被使用,也不会增加旅行时间。换句话说,Braess悖论只适应于特定的交通压力。Braess悖论的反面也有几分违反直觉。因 为按照人的直觉,在高交通压力下,为了减少出行时间和拥堵,人们应该会采用更多交通路线。Nagurney认为可以用“群众智慧”来解释该现象。一般来说 有两类旅行行为:出行者选择最优旅行路线的用户优化行为;中央控制交通的系统优化行为。Braess悖论及其反面只适用于用户优化行为,通过所谓的人类 “自私”特性,足够大群体的用户优化行为通常能让每个人的旅行时间最优化。

外观数列

“外 观数列”是一个整数数列:1, 11, 21, 1211, 111221, 312211, 13112221, 1113213211, ...。这个数列最初出现在约翰·何顿·康威1986年论文 The Weird and Wonderful Chemistry of Audioactive Decay。它的灵感来自压缩方法RLE(Run-length encoding)。

三进位数

通常人们都以10进位,在计算机行业是以2进位。现在有人说,三进位是最好的。这篇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家》上。

圆周率第2千万亿位数字是...

BBC报导, 雅虎的一位研究人员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2千万亿位。Nicholas Sze称,如果用二进制表示的话,这个数字是──“0”。Sze使用了雅虎的Hadoop云计算技术,将先前的记录提高了一倍多。Sze利用了雅虎公司的 1000台电脑计算了23天。他的核心计算方法是Google开发的MapReduce: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将答案组合起来。

华罗庚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应用数学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

今年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他对中国近代数学,尤其是应用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9月12日,ǒ华罗庚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应用数学学术研讨会ō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以及华罗庚先生的亲属参加了纪念和研讨活动。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中科院院士王元和石钟慈、海军装备部赵登平少将、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扈阵衣等纷纷致辞。

北大举行许宝禄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

2010 年9月1日,我国概率统计学科的奠基人许宝禄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院士、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鲜祖德等150多人出席了纪念会,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长平院长主持了纪念会。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安装完毕

今年初,作为“天河一号”的首批设备,一个峰值性能达到百万亿次的计算机系统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投入运行。“天河”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现已提供24小时远程网络应用服务,运行状态良好。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建成后,将把计算任务过渡到千万亿次系统。

第五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将于2010年12月在北京召开

第 五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将于2010年12月在北京召开。这个三年一届的大会将会齐集海内外数学家共同探讨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届国际 华人数学家大会于199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晨兴数学中心召开,接下来的几届分别在台北,香港和杭州召开。十二年以后,第五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将会再 次回到北京。本次会议将于2010年12月17日至22日召开,开幕仪式定于12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之后的会议将在清华大学举行。为纪念华罗 庚 先生诞辰100周年,陈省身先生诞辰99周年,第五届华人数学家大会将会举行特别活动。

数学统计软件汇总

Stata、SPSS、S-Plus、MATLAB、SAS、JMP等。

计算机模拟显示《出埃及记》可能是真的

圣经《出埃及记》 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到迫害,摩西带领他们逃离埃及,法老的士兵追赶他们,一心要在红海把他们一举消灭。在红海边上,上帝耶和华使海水分开,露出干地使 摩西可以带领以色列人安然到达对岸。法老的大军尾随不舍,结果复合的海水把他们全军淹没溺毙。根据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上的报告,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一夜强劲的东风完全可能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打开一个陆地通道,让人踏著泥□安全通过。在强风停止之后,海水会回到原来的位置。科学家声称,他们在计算机模拟的过程中使用了流体力学和其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IBM警告中国正在超级计算机领域赶上美国

在本周举行的IEEE-USA论坛上,IBM副总裁David Turek展示了一幅照片,显示中国正在深圳建造新的超级计算机中心。除了中国外,欧洲和日本也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奋起直追。 今年6月公布的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Jaguar超级电脑战胜了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ǒ星云ō 超级电脑。Turek声称,在一年之内上榜的中国超级计算机数量将超过欧洲的总和。最新的Top500超级计算系统,中国有24个,美国有282个,英国 有38个,法国27个,德国24个。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副主任Rick Stevens称,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头号目标是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由概率论的发展说到中医理论

介 绍概率论的目的是想说明,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很多因素。我不了解中医理论,道听途说它与五行、周易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仅一 部周易就难倒了大部分人,由此可见中医理论的确博大精深,一个人也许穷一生之力也未必能勘其全貌。一种理论存在了数百年甚至千年总有其存在的道理,盲目的 全盘接受固然不是科学的态度,但断然否认也未必符合科学精神。

人算不如天算 之 微分方程,分子,有限差分方法

为了模拟流体的流动,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叫有限差分方法,能给出一些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而有限差分方法的精髓,正是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通过离散的手段,模拟连续的现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369000.html

上一篇:校团委以学校师生代表的名义拒绝谷歌公益奖学金
下一篇:梵高·星夜·再创作
收藏 IP: .*| 热度|

3 杨学祥 杨正瓴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