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博客两年,无话可说了吗? 精选

已有 6703 次阅读 2010-8-24 11:39 |个人分类:心有所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客, 感言

我入驻科学网的日期是2008826日,尽管我发出第一篇博文是在两周后的97日,我还是觉得前一个日期更值得纪念一下。

 

去年的1019日,我在博客写到100篇的时候,作了一篇《百篇博文小结》 (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3707),当时主要总结了自己在科学网博客上面发表文章的点击率和评论数量。从那时起到今天,差两个月就一年了,我的博文总数仅仅增加了30篇。显然,第二个年头跟第一个年头相比,生产率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博客开张两年总结,再去研究什么点击率和评论数,就实在没有必要了。

 

当然,我不是不关心自己博客的点击。我在几个月前博客点击达到40万的时候,曾经发下宏愿,希望自己的博客点击量,能够在博客开张两年的时候,达到50万个。现在看,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不是由于自己博文的单篇点击量下降,而是因为我发文量大大减少,有两三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更新博文的记录。

 

大学同窗好友老胡最近批评我,说你暑假那么长,过得也太懒散了吧,博客也不更新了。我无言以对,似乎确实是自己太懒散了。转念一想,好像又不全是这么回事。我且挖一挖思想根源,看看究竟是为什么我竟然时时感到在自己的博客上无话可说了。

 

朱自清有篇很有名的文章,叫《论无话可说》。开篇说到:

 

十年前我写过诗;后来不写诗了,写散文;入中年以后,散文也不大写得出了——现在是,比散文还要的无话可说!许多人苦于有话说不出,另有许多人苦于有话无处说;他们的苦还在话中,我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

 

朱先生感慨自己,虽然在年轻的时候,在时代的召唤下,写过不少文字,但中年了,成熟了,圆滑了,老道了,对社会问题看得开了,可以冷静思考了,不再凭感伤和印象随便发表议论了。中年了,不想重复自己过去的话,又惧怕或者不愿意表白自己今天的真实感受,于是,终于“无话可说”。

 

于是,想起鲍照的一首乐府诗《拟行路难》。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激愤压抑之情: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自然,我不会像他们那样消沉和无可奈何,我们所处的时代跟他们写作年代,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我自然不会有言不敢说,或者有话没处说。不过,弥漫他们的文字里的情绪,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我。因为,我也常常有不愿意说,或者不敢说的时候。

 

王鸿飞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的系列文章,我不是完全赞同,尤其是对他在有学界已经形成了公认的公共知识分子之外再自己给公共知识分子下定义的做法不敢苟同。但是,他那些文章里面所表述的思想,我是很推崇的。一言以蔽之,王鸿飞认为,在忧国忧民为民请命旗号下,知识分子所发表的有悖于专业知识的言论和主张,其影响是负面的,有些影响到决策的言论甚至是会祸国殃民的。换句话说,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坚持知识分子的专业精神。在自己的专业以外,或者对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在弄明白之前,不要随便发表议论。

 

遗憾的是,在科学网上,感性的、情绪化的、非专业的议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些议论,一般都是符合“政治正确”的要求的。在科学网上,其实在别的网上也一样,一旦“政治正确”,小节便可以不顾了,逻辑便可以先放一放了,事实和数据便可以不必核实了,便可以大骂政府无能了,便可以判决国家政策错位了。

 

什么是科学网的“政治正确”?我在以前的一篇博文里说过,我个人的体会,在科学网上发言,下列立场是很容易获得掌声的:为草根说话,批评政府;抱怨科研人员工资低;抱怨行政干涉太多;抱怨国家对科学研究投入不足。在这些方面批评政府,嗓门越大,也让人觉得你敢做敢当,为民请命。这是所谓的科学网政治正确。”

 

在现代语境里,“政治正确”常常跟“道德制高点”紧密联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就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气度,就可以藐视一切了。我不是说,科学网博主们,不要为草根说话,不要批评政府,不要抱怨收入太低,不要抱怨行政干涉太多,不要抱怨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不足,更不是说博主们不能批评政府。我的意思是,在批评和抱怨的时候,希望多讲一些专业精神。既然是知识分子,查阅资料、核对事实,应该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的。

 

可能不少人觉得,只要观点正确,立论有理,就算论证的文字逻辑有偏差,引用的数据有错误,也无关大雅。例如,有人说过,就算我博文里的数据有问题,把它改正了以后,我的论点依然成立。似乎数据准确与否乃是小节。我是很不赞成这种态度的。因为,一来吃研究饭的人,行文应该严谨;二来有问题的数据会流传出去,以讹传讹。一个例子是流传甚广的所谓美国宪法规定“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的说法。黄安年老师有专门博文讲述这件事(黄老师博文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index.aspx?blogusern=%u9ec4%u5b89%u5e74)。

 

读到“不专业”的文字的时候,我自然不是心无所感,无话可说。不过,现在我基本上都是选择沉默的,因为跟“道德制高点”唱反调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被讽刺、被谩骂、被嘲笑、被批判,这些已经够受的了。更难受的是,忍受了这一切以后,你发现,自己所谓的要纠正错误、给出真相的努力,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硝烟过后,舞照跳,马照跑,一切如旧。既然如此,当初所忍受的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慢慢地,也就“无话可说”了。

 

除了上述不情愿的,或者用句时髦的话叫做“被无话可说”的情况,还有两类情况下,是确实没有必要再说的。

 

第一类,是本来想表达一个观点,但是不巧,刚好看见这个观点已经被别人表述得很好了,这个时候只好“眼前有景道不得”。比如,我对国内大学招聘广告上对于应聘人必须是境外博士的要求很不以为然,认为是赤裸裸的歧视政策。一直想写一篇博文说说这件事,但看见反面教材的博文里已经讲过了,我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必要再说了。反面教材博文的点击比我的多,我就算再写一篇,也没有多大效果。

 

第二类,是时过境迁的情况。有的时候,看见大家在轰轰烈烈地讨论什么问题,我也有自己的看法,特别想加入讨论。无奈当时手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无法腾出手来写博客。等自己有功夫了,或者当时的想法已经变得模糊了,或者大家的讨论兴趣已经转移了,只好作罢。

 

在本人于科学网开博两周年的时候,说了这么多,希望不会引起误会,以为我今后在科学网都是“无话可说”了。我不是这个意思。以后,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还是会发表看法的。我还是会继续写我的书评,继续关注并讨论国内的公共政策问题。我也希望,我个人的博文里面所出现的“非专业”的内容,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正和批评。

 

科学网还是人才济济的。两年来,在科学网结识了不少朋友,学习了不少知识,欣赏了不少美文。我从内心里感谢科学网提供的这个平台。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355855.html

上一篇:也谈“国家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蔡元培 · 郭橐驼 · 大学去行政化
收藏 IP: .*| 热度|

28 武夷山 鲍得海 任胜利 梁进 曹广福 朱志敏 肖重发 杨远帆 曹聪 梁建华 陈安 杨秀海 刘立 吕喆 盖鑫磊 金小伟 苗元华 刘玉仙 孔晓飞 蔣勁松 陈湘明 李学宽 贾伟 侯成亚 李琦 王永林 黄锦芳 caoer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