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现在,许多宴席都是以饮酒作为主题,所以有的就直接被称为“酒会”、“酒席”、“酒宴”。在日常生活中,饮酒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表达情感和喜庆的重要方式。使得酒类这一特殊的饮品,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生活当中,而且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在追求物质享受、重视饮食美味的当代社会里,酒的地位更是不断攀升。过去街上只有小酒馆,现在到处都是大酒店、酒吧等,还有专门销售酒类的经销店、专卖店。
可以说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虽然是属于物质的,但它却融入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
中国是酒的王国。中国生产的酒,色泽纷呈,品种繁多,产量丰富,堪称世界之冠。
中国是酒客的乐土。无论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老少,也不管是什么民族,酿酒、饮酒的习俗蔚然成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在许多场合,酒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饮酒赋诗,就是酒文化的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也是酒与文化结合交融的生动体现。
人们都知道喝酒好,酒对身体有益,特别是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药酒不断上市。究竟喝酒对身体有什么益处?怎样喝酒才能喝出健康?如何喝酒才能帮助祛病呢?
要说喝酒的益处,还要从酒的性味说起。中医认为:酒属于味苦、甘、辛,性(气)大热,有毒。具有通行血脉,健脾益胃,祛风除湿,滋润皮肤,提神解忧的功能。
关于酒的代谢过程,《黄帝内经》中有不少相关的论述,如:“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素问·奇病论》)“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滑,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灵枢·营卫生会》)
酒性大热,气味辛甘,具有升散、容易走窜的特点,所以酒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比较快速,代谢过程也要比谷物快得多,常常是后谷物而入,却先谷物而出,一般会通过汗液或尿液而排除体外。
当酒从口中进入胃后,所化生出来的营养物质——精气,首先由胃脾布散到肝、心、肺及血脉之中,快速地布散于全身各部位组织器官。但酒是属于“有毒”的饮品,并且具有促进经脉气血运行加速的作用,所以酒在代谢过程中,会加重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的负担,同时还会加重心脏负荷而使心律加快,还会刺激脑神经而令人出现精神亢奋等表现。
如果在喝酒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神志恍惚、思维混乱、胡言乱语,甚至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烦意乱、四肢逆冷等表现,这就是酒中毒的反应,需要到医院及时救治。如果中毒严重,也会危及生命的。无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都有过不少关于饮酒过量而损害健康甚至失去生命的报道实例。因此,饮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适可而止。
过去中国人饮用的酒多是五谷酿造成的米酒(白酒、黄酒),还有果酒(葡萄酒)等。
现代研究证明,米酒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米酒即是人们喜爱的营养佳品,又是中国烹饪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还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调剂品。作为药剂使用的,多是米酒。
适当少量饮酒,或者在治疗疾病的方药中配以酒剂,对人体并不会造成中毒反应,反而会通经活络,温养内脏,滋润肌肤,增加药效等,有利无弊。
现代研究认为适量饮酒,有如下几种好处:
①预防心血管疾病。酒能够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减弱血小板的凝集,就能减少血栓形成,有利于患轻微高血压及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尤其是适量葡萄酒更能提升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及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故有利于防止冠心病发作,也有利于患轻微高血压及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
②抗氧化及慢性病预防。红葡萄酒属于无氧发酵,其中所含的多元酚对人体慢性疾病,如胃炎、风湿、脑卒中及糖尿病等最有意义。
③防癌。陆续已有国外研究支持酒类具防癌的效用,如红葡萄酒中所含的藜芦醇可杀死乳癌细胞;日本也有研究报告指出谷物酿酒会产生类似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活性的物质,使癌细胞减少。
④帮助消化。酒中所含的有机酸可诱发食欲,所含的酒精能够消毒,少量饮用可帮助食物消化。
⑤安定神经。少量酒精是催眠性的镇静剂,来自法国的精神医学研究指出,酒类对老年人的精神安定具有一定的效果。
(请关注下篇:饮酒过量的危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