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不戴有色眼镜看事儿很难么?

已有 3447 次阅读 2010-6-22 20:0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 地震, 偏见, 震级, 嵇教授

不戴有色眼镜看事儿很难么? (241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21, 2010 07:21PM

说不难也不难,说难还真难。都说用了科学就可以“改善”戴有色眼镜的事态,殊不知,科学也是人做的事情,如果以为用了科学就可以让人不戴有色眼镜看事儿的话,其对称的形式也会出现:用了科学又带来了新的偏见。 

因此试图利用科学去减少偏见的任何企图是徒劳的,大可不必指望。当然对这类镜某的“谬论”有很多人并不认可。 

近来有嵇教授的《谈谈地震的震级》([www.sciencenet.cn]),意在
引用:
中国地震局系统过去一直采用面波震级Ms(国家标准GB17740-1999),这样做既不太科学、也不太客观,更不与国际接轨,报出的震级在民众中常造成疑惑。那么,地震局系统为什么要一直或还要继续使用面波震级呢?

如果镜某的阅读能力没有太大的问题的话,嵇教授对此问的回答是这段文字
引用:
小于5.5级的地震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采用面波震级虽然可以人为地把震级报低,从而达到稳定民心、让民众安心生产、放心生活的目的,但是这样做中国的震级数据就不和国际接轨了,缺少直接的对比性。

读过嵇文后,如果以为“最具科学性的震级标度是矩震级Mw”,不与美国人的数据一样就是“不与国际接轨”的话,就是被嵇少丞教授误导了。在此镜某很想听听嵇少丞对美国人使用英制,不与国际的米制接轨的见解。 

有四种震级的表达方法就说明有四种存在的“道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并不是使用“最具科学性的震级标度”最好。因为计算矩震级Mw需要时间,在判定震后是否需要启动紧急动员的程序的时候,地震震级的速报性是相当重要的因素,震级的精度差一些根本就不是问题。 

面波震级Ms对表述浅层地震敏感,而体波震级(Mb 或MB)更适用于深层的地震。因此作为报道用数据,表述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大的浅层地震用面波震级Ms是个很正常的事情,并不存在着“中国的震级数据不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其中的道理十分简单,没有一个人的身段尺寸要与另外一个人“接轨”的道理,除非是想要衣类共享。地震波的原始波形记录才是最重要的数据,有了这个数据,至少搞地震的研究人员就不会杞忧选择震级标准、如何国际接轨的事情了。 

用有色眼镜看地震是如此,看中医也是一样。医疗的问题很少有因为科学上的事情争论起来的,但人们往往都是用“中医不科学”来批判中医。殊不知原本就不是什么科学的事情,非要整出个“最科学”的东西来,难免要人贻笑大方了。 

国人有个说法叫“诛心”,这段话
引用:
嵇教授曰:
采用面波震级虽然可以人为地把震级报低,从而达到稳定民心、让民众安心生产、放心生活的目的
可算是“诛心”了。 
过去粮食是用体积算,不用重量。按今天的法制看是“不科学”。但是这个“不科学”中也有不科学的道理,不必为粮食中的水份高低困扰。如果是多一个知识就可以多一份智慧的话,这个“知识”是个天大的好事。可惜,也很可能会是多一个知识就增一分偏见。嵇教授的《说震级》就有几分这样的倾向呢。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37843.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钩沉:相声《诗歌、爱情及其他》作后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