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武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unwu 王运武,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博文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已有 5348 次阅读 2010-5-19 17:1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教育信息化建设, 规划征稿

王运武

(北京师范大学 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担负着培养信息化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信息化的产出与巨大投入(2002—2007年投入约1592亿元)不相匹配;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改革支撑度不高;教育信息化并没有缓解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数字化教育资源重复性建设、水平不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教训没有被充分重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要想突破瓶颈,走出困境,教育信息化亟需转型。在教育信息化面临转型的关键期,我们应该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一、制定适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我国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缺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期战略。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于指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有必要制定中长期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
    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保持与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一致,且短期规划应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总体规划和局部规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长期发展和总体部署,又有利于针对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各个区域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信息化。
    二、重视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
    完善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与评价对于规范、约束与考核教育信息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信息化法规建设很薄弱,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也刚刚起步,很多标准尚处于试用阶段。而我国已经建立的一些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一般都有与教育信息化相配套的法规和标准。在通常状况下,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越高,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越健全;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越健全,越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越重视教育信息化法规和标准建设。
    三、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育信息化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双刃剑”,利用好教育信息化就可以促进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加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重大问题的同时,自身也会造成“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直接导致产生信息的贫富悬殊问题)。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尤其是内陆和西部边远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与教育信息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当今全球呼吁“平等发展权”、“平等教育权”的时代,有必要郑重审视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
    四、切实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重视建设,到重视应用,再到重视效益的过程。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是教育信息化重视建设的阶段,那么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则是重视应用的阶段,21世纪初以后则是重视效益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是各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主要表现是各国在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师资培训等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问题。第三阶段,主要表现是人们重视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发挥,即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支持教与学。经过几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已经基本满足了教育需求,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但是,有人开始置疑巨大的教育信息化投资所换回的效益大小。教育信息化效益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像企业中的产品,投入资金可以很快看到产生的效益。教育信息化建设所产生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隐性的,很难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增大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也就是说在细节处挖掘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效益,例如:尽可能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此处,特别强调“有效”二字,有效则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发挥了效益,而不是现代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什么差异。
    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从重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重视教育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转变。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初往往很重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随着建设的进行,发现教育信息化人才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因而影响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发挥。于是,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训,以此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
    教育信息化产业是教育信息化的要素之一,无论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是对教育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游戏产业、教育软件产业、教育动画产业都是教育信息化的支柱产业,在教育信息化产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全球看,教育信息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有力支持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嬗变过程,但是与国外教育信息化产业相比,无论是硬件市场占有率,还是软件市场占有率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是振兴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要抓住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产品销售、服务等几个关键内容。振兴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有必要坚持“政策扶持、正确引导、面向市场、自主创新”四项原则。
    六、重视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信息化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教育信息化承担着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任务,而教育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信息化人才是关键,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力量。
    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这决不是在中学或大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从儿童时期,就应对孩子灌输信息化意识,传递信息化知识,这有利于增强孩子对信息化的兴趣,增强孩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的信心,无论是对以后适应信息化社会,还是以后成为教育信息化人才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应用型教育信息化人才与研究型教育信息化人才之间的关系。应用型教育信息化人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应用者,主要承担着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任。教育信息化应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信息化效益、价值的体现和人们对它的认可程度。这样的人才要注重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型教育信息化人才起着引领和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他们是教育信息化理论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开拓者。这样的人才要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能力的培养。研究型教育信息化人才要少而精,这样的人才过多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次,要处理好教育信息化人才“质与量”的关系。教育信息化建设确实需要大量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但是在大量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人才的质。唯有在量的提升的基础上,加强人才的质,才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教育信息化人才结构。然后,要处理好自己培养与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单位,都需要处理好这对关系。自己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各有优缺点。应该以自己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为主,适当引进高级教育信息化人才。
    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信息化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时,要理论联系实践,在理论中探索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切实把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成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实用型人才。
    教育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教育软件人才的培养,要立足应用,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化尖端人才。教育软件的实用性很强,且更新速度快。教育软件人才需要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实用意识,掌握最先进的软件编制技术和理论,才能在教育软件产业中游刃有余,编制出世界一流的教育软件。为了增强教育软件人才的实践能力,采取“产学研”的方式,与教育软件企业签订“订单式教育”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备注:本文是作者近3年研究的总结,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文而写,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217期(2009-06-10)第02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1692-326308.html

上一篇: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