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经济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ndlight 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

博文

玉树地震与科学数据

已有 3352 次阅读 2010-4-18 08:26 |个人分类:思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 数据, 震级

 

赵凤光

决策来源于数据,中国地大差异大,是否意味着各地的防震标准的不同?

这个标准的不同意味着投入上的差距规律是?

百年一遇和十年一遇的标准投入差距在哪?

zt1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hl=zh-TW&safe=strict&q=%E7%8E%89%E6%A0%91%E5%9C%B0%E9%9C%87+%E9%9C%87%E7%BA%A7&start=10&sa=N

zt 2

    玉樹地震中美公佈震源深度差一倍 專家:標準不同
2010年04月15日 09:19 來源:新京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青海玉樹地震震源深度是33公里還是16公里?昨日,中國地震局和美國地質勘探局給出了不同的結果。

  發現這一不同的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倪四道說,不同機構有時候會有不同的答案,這與監測方式、當地地震臺網數量都有關係,哪個更準確還需研究。

  “震源越淺破壞就越大”

  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消息,玉樹地震震級為7.1級,震源深度:33公里。但是,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上發佈的消息是,震源深度為16公里,另外,地震的級別也比我國公佈的級別低一些。

 

  倪四道說,震源深度不同,造成的破壞也不同,“震源越淺破壞就會越大。最簡單的一個辦法,用震級除以震源深度,就會發現,震源16公里的破壞程度是震源33公里破壞程度的兩倍。”

  歷史上這種地震數字不斷更新的情況也比較常見。1993年印度拉特而(音)地震,雖然震級只有6.4級,但是造成了近萬人的死亡。一開始監測到的震源深度是12公里,最後經過仔細研究確定為2公里。專家認為,震源淺,也是造成這一地震破壞程度大的原因。

  “各國對地震深度定義不同”

  對於震源不同的情況,倪四道認為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地的地震臺網比較稀疏,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水準面上方向的位置監測的會比較清楚,但是深度就比較難定,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目前的地震科研技術上,對測定深度的測量也沒有更為準確的方式。

  他認為,這種不同不是水準問題,而是硬體問題,另外他強調說,美國給出的數字也不一定是對的。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各個國家對地震深度也有不同的定義,比如有的是地震時一點的深度,有的則是地震中的平均深度。

  不過他認為,增加臺站建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

  另外,對於震級也不盡相同的原因,倪四道說,這是預報標準的不同,美國網站上甚至會根據不同的記錄方式,預報兩個震級,震級不同更是可以理解的。 (記者吳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42-313261.html

上一篇:药物贵贱是药物开发的策略吗
下一篇:技术项目入股应该占多少比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