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护肤学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jianq 欢迎大家来到理性护肤学堂,一起探讨护肤的乐趣和奥秘!

博文

护肤笔记之护肤品的使用顺序

已有 5156 次阅读 2010-4-4 19:01 |个人分类:护肤笔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护肤品, 步骤, 顺序

护肤笔记之护肤品的使用顺序
当皮肤有不止一项护肤需求的时候,怎样安排这些护肤步骤的先后顺序?
护肤的目的是为了让皮肤吸收护肤品的有效成分。皮肤(主要是角质层)有很好的保护功效,能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身体造成伤害。不过正是由于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太好,阻挡有害物质的同时也阻挡了有益成份的渗入。合理地安排护肤步骤,为的就是让皮肤更好地吸收。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成份的油溶性/水溶性,一般来说油溶性物质比水溶性物质更好透入皮肤。此外皮肤含水量升高也能促进皮肤吸收。
基于这些理论知识,下面列举几种护肤步骤的顺序并分别作简单的评述。
 
1化妆水→精华液→乳液→面霜→胶
这是传播最广泛的说法,无论是网上还是专柜的BA,都向消费者灌输这种理念。这个顺序是以产品的形态作为判断标准。首先用化妆水为皮肤提供水分,使皮肤吸水量升高,为吸收浓度高的精华提供良好的环境。随后的乳液和面霜都有油性成份,能起到助推(助渗透)作用,推动和加快水性成份进入角质层。最后用大分子聚合物凝胶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性的膜,阻挡有效成份和水分的向外流失。
这个顺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从产品外观的形态就可以判断使用顺序,缺点是颠倒了外在(形态、名称)和内在(成份)的关系。一个产品究竟发挥什么功能,应该是由产品含有的成份决定,而不是由产品表现出来的外观和名称决定。例如有些保湿用的化妆水,含有较高比例的透明质酸,按照这个顺序在最前面使用的话,其实会形成一层膜,阻挡后续有效成份的吸收。再如,一个“精华面霜”究竟应该算作精华还是面霜呢?
 
2先小后大,先水后油
这是张丽卿老师提出的观点,张老师把成份按水性/油性和分子量大小分成4类,使用的时候按水性小分子→油性小分子→水性大分子→油性大分子的顺序进行。张老师的解释是水性小分子先行,然后油性小分子起助推作用,最后水性和油性大分子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性的膜,阻挡有效成份的流失。
张老师的理论以产品的有效成份作为判断标准,因此比较严谨。然而要求普通消费者区分成份的分子量大小和水性/油性,这无疑是难度太高了。另外很多产品同时含有水性小分子、油性小分子和水性大分子,这也给顺序判断带来了不确定性。
 
3清洁→修复→防护
这是我个人提出的一种看法,是以产品的功能作为判断标准。概括地说,是先用去油、卸彩妆等清洁产品,然后到修复产品,包括美白、祛痘、抗皱等,最后是保湿和防晒的防护产品。由于清洁成分停留在皮肤的时间很短,用后要清洗干净,因此最先使用。随后的修复成分要渗透进皮肤才能发挥功能,而防护产品的成分一般只需停留在角质层即可发挥作用,因此最后使用。
对于同属清洁类的产品,是先卸妆(去除油彩)再洁面(去除皮脂和残留的油);同属防护类的产品,先保湿后防晒,原因是防晒成份对皮肤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先用保湿凝胶形成封闭膜,阻挡防晒成份的渗入;同属修复类的产品,可擦拭一些在皮肤上,干燥后观察屑的含量,屑少的说明凝胶较少,阻挡作用也较低,因此可先用,屑多的则后用。
这个顺序以产品的功能作为判断标准,对于没有明确指明功能的产品,可结合成份和其它宣传信息来判断主要功能。而对于号称多功能、多元、全效之类的产品,则应尽量避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顺序”不是一种规则,而是一种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护肤品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也越来越不容易判断产品的使用顺序。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是指望一个万能通用的答案。在使用皮肤科外用药物时,应该按照医嘱来用药及确定护肤步骤的顺序。例如外用维A酸是很好的祛痘药物,但刺激性很大,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可在保湿凝胶之后用,逐步培养皮肤的耐受性。当皮肤已经适应维A酸的刺激性后,就可以放在凝胶之前使用了。这里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使用顺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3184-308833.html

上一篇:护肤笔记之护肤品的分类
下一篇:护肤笔记之多功能产品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