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在她的诗作《悼三弟》中悲怆地写道:“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那是一场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民族战争,那是一场争取民族独立的生死之战,3000多万中华儿女,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的壮怀激烈之于今天的我们,的确有些陌生。除了以地名命名的名称(如:徐州会战、南昌会战和武汉会战等)让人约略能估摸出大会战的方位,至于其他信息,知之甚少。我们真的已经忘掉,亦或是从未记起。最近,我无意间阅读了《读库》0903期中的一篇长文《这是湖南。1937-1945。》对那一段模糊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梳理,也对脚下这片热土有了更深的感情。
这里是南岳衡山旅游景区中一处游人稀少的景点。(本人去过几次南岳,从未踏进去半步,深感愧疚!)南岳忠烈祠,这是当年以国民政府名义所建的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陵园,说它“唯一”并不是因为别处没有抗日纪念陵园,而是因为所有抗日阵亡的英魂曾被宣布“一体入祠祀享”。忠烈祠内更是立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如下图)。
有人曾在“九一八”网上祭奠堂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想在中国找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我想除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这儿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跪拜的地方。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重要的纪念陵园设在湖南?这不得不把大家的视野拉回到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硝烟中。
1938年,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相继陷落,日本方面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希望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尽早结束战争。遂于1939年9月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下,凭借着岳麓山的有利地形和周密的战前部署,打出了国威,粉碎了日军速胜的梦想。从此日军改变策略,“以战养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两年后,日军卷土重来,第二次长沙会战他们人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此两战未分胜负,我方将士伤亡更是超出对手。国军将士用生命诠释了保家为国的决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月,1941年12月23日,日军又发起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防御作战。此役,日军遭重创,被毙伤5万余人(我军伤亡人数为2万8千多人)。中国军队在英美军队萎靡于太平洋战场之际,以一场名副其实的大胜赢得了世界的尊重(长沙大捷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取得的首场大捷,并且完全依靠的是中国自己的军队和指挥人员)。
今天,长沙城已焕然一新,我们晚辈可能不知道,岳麓山、南门口、八角亭、韭菜园、浏城桥、金盆岭和湘雅路这些熟悉的地名,曾是国军将士与日军殊死搏斗的旧战场。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脚下的土地曾被英烈们的鲜血染红。
去过湖南大学的人多半向往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去往书院的路上(走校园内,非旅游观光车道),有一处历史遗迹容易被人忽略,那便是湖南大学图书馆遗址(如图),它毁于日军的轰炸,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国军保卫长沙之艰难。
岳麓山留下的战争遗迹不多,历尽风云,留下了埋葬忠骨的陆军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七十三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七十七师、一九三师、五十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公墓墓碑一侧是蒋中正(已被凿去)敬题的“精神不死”。
“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名山忠骨万古长存”。英雄莫问出处,他们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应该被我们记住,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我们。长沙会战只是湖南四大会战的开始,之后的常德、衡阳、湘西三大会战更加悲壮雄魂!我会以时间为坐标,继续寻访和梳理凝聚着民族之魂的动人历史。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和自己的拍摄,没有任何商业用途,仅供欣赏,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