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有道是: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别闲着

已有 4136 次阅读 2010-3-8 15:0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教育部, 中小学, 饶教授, 比较教育

有道是: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别闲着。 (376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07, 2010 04:18AM

今天“没有闲着”的是教育部和饶教授。饶教授1月11日提出的《建议国家派遣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出国》的“报告书”([www.sciencenet.cn])在3月的“两会”时就有了结果,教育部将派万名中小学校长赴欧美日培训[www.cnr.cn]。饶教授想必是很有些成就感了。但是都是说“派校长、教师”出去,饶教授的提议规模不过是一千人x年,但是要时间长,并且是校长教师比为1:10的样子。而教育部官方的方案则是要一万人,都是校长。这样一来,平均一个人的访问时间时间就要缩短为饶教授方案的十分之一,整个项目的味道就变了。显然从教育部的角度看,1千人不够“分”的,必须要有万人。至于要达到什么效果倒是次要的了。不知道分析到了这个层上次饶教授的成就感还能剩多少。 

钱投进去了当然就会产生效果,买来爆竹还可以听到响声呢。问题是效果与投入的“性价比”,是个值不值的问题。果然是京城的教育部,这次把中小学校长赴外培训定位在“管理队伍、校长队伍建设”上,官气十足。学校毕竟不是军队,长官的意识与是否能办好学校基本上是不沾边的事情。这一点当官的当然知道,不然说话就不那么“圆满”了。曰:在大学校长培训方面,已经有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成功搞过大学校长培训。这句话需要这样来“理解”:具体的事情是办成了,但是不言及培训的效果如何。 

这个方式的培训对年长些的国人并不陌生。不过是把当年的大寨换到外国去罢了。大寨学了那么些年的效果如何呢?恐怕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吧。应该这样来理解北京官员们的思路:这一万个名额是个资源。如何获取、如何分配是个“权力”游戏的内容,与办好教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党校培训是另外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事情了。不敢说这类培训有什么效果,至少是一个“棋子”,可以让官人们觉得有事情可以作。 

不知道饶教授方案中校长教师的比例为1:10是出自什么思路。镜某的解读是为了“保底”。因为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这些人有出息了,他们的学生才能有指望。至于校长么,不是Q大学的校长都自嘲是乞丐帮的帮主了么?没有陈永贵就没有大寨。恐怕今天除了“西翻”这类民办学校,“公字头”的校长们与办学校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吧?一个PTA制度就可以让校长们吓破了胆。 

镜某不才,有个比饶教授“保底”思路更为保险的有效方法——翻译教材。当人们知道自己家的教材与别人家的教材的差距的时候,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儿了。 

早些时候是日本人脖子上挂着相机满世界转悠。如今改成国人了。名胜旅游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工作,最终的结果也就是看个西洋景儿,并不能看出个子丑寅卯来。效果就是“去过”,获得一个开过眼界的“免疫”。 

按照饶教授的在外生活了二十余年的说法,想必是见过许多专门研究比较教育的学者、学子了吧。这些人都感到有些无能为力的话,教师培训提案的效果也应该是可以预见的。这样的提案为什么能够被采纳呢?应该说二龙路里出了高人了。作为一个“派遣资源”,有着一万个名额与没有显然是大不相同。好比是一个师的兵力,这无疑增强了教育部对下署的控制能力。而这种“增强”对教育的结果,恰恰是教育部原本不期待的东西。 

引用:
饶教授曰:
1999年4月17日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文章。但那时中国还集中力量推动高等学校进步,经费用于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主。现在我国完全有经费派遣中小学老师出国,让他们具体比较中外教育后,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开创新篇章。
这个提案之所以可以被采纳,根据上面的分析是因为教育部也需要一些要钱的“项(名)目”。具体效果就如同基础科研那样,不必期待。但是与此同时更应该留意的是是否有新生代的优秀人才往中小学教师层走动了,以及如何才能促进形成这样的潮流。剑桥最优秀的人才去中学(比如伊顿公学)。北清的优秀学生有去中学的么?过去没有,今天可以有家境好的学生了,他们能否喜好当教师呢?这才是从根本解决素质教育的方略。 
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可能指望象派“观光团”那样一拍而定。但是这三年过后,能否有个新的思路呢?不必大学教师们“代劳”,让中小学教师们直接接触国外的教育现场的想法固然“新颖”。但是可以想像中国的
引用:
中小学教育人员到国外花时间深入了解欧洲和美国中小学教育,可以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由中小学老师直接到国外,吸取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发现中国教育的优点、找出缺点、提出改进办法,可以激励中国中小学教育系统出现新颖的思想,有助于制定符合现代和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比较好的教育改革方案
码?这恐怕与“从工农兵当中选拔大学生”的思路如出一辙吧?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2149,62149#msg-6214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0996.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投鼠忌器与吞灯泡的实验
收藏 IP: .*| 热度|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