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影.庚寅岁首与卫、
2010.2.19
钱塘阆府,[1]
望烟霏野岭,
水绕村墅。
叠院回廊,
彩榭雕梁,
门前小桥横渡。
江南才子归来日,[2]
梨苑内,
悠悠箫鼓。
但夜空、
月影云轻,
应是玉环霓羽。[3]
二子同来晏赏,
正春寒料峭,
梅萼初吐。
俊逸卫郎,
潇洒陈生,
对酒琢诗敲句。[4]
唐风宋韵烟云里,
悬日月,
痴心追慕。
且尽杯、
醉眼看花,
恰似蝶翎低舞。
[1] “洪园余韵”是西溪“三堤十景”之一,是一个以园林为背景,包括了洪氏宗祠、钱塘望族、洪园、清平山堂、洪昇纪念馆以及在洪氏家族影响下形成的民俗文化展示等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景点。
[2]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七年(1668),二十四岁的洪昇从北京国子监肄业,一直到四十五岁为止,二十年均科举不第,从未有过一官半职。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的《长生殿》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佟皇后丧期内观演《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京返乡,于康熙三十年返回故乡杭州。他疏狂如故,放浪西湖之上,写诗填词作曲。康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在南京主持演出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3] 根据洪昇本人《长生殿·例言》中对该剧创作过程的介绍,他曾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第一稿是因为感慨李白的身世,遂以李白遇唐玄宗写了《清平调》三章为主要关目,取名《沉香亭》。第二稿剧名叫《舞霓裳》。在这一稿中,李杨的情缘已占据主导地位,但作者持否定态度。第三稿为最后定本,洪昇进一步想到“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并深深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白朴的《梧桐雨》中李、杨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再次对剧本大加改动。吸取唐代“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十余年三易其稿的过程,既是对剧本主题、人物、情节不断酝酿、修改的定稿的过程,也是作者对其个人遭遇、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哲理认识的不断深化、成熟的过程。洪昇朋友徐材说他“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天籁集跋》)。
[4] 琢诗:琢磨诗句。唐林宽《哭栖白供奉》“琢诗方到骨,至死不离贫。”又宋刘一止《临江仙》“乱山相对长官青。琢诗能句好,举酒见心倾。”敲句:推敲诗句。清王策《玉烛新》词:“两三骚客狂吟处,写遍釵形屋漏。嗅香敲句,常悮了月痕鐘候。”清魏之琇《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