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天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pzhai 一直研究昆虫迁飞,弹指间已经知天命,自己也成了个迁飞的虫儿

博文

啥时候建立文革博物馆?

已有 7487 次阅读 2008-6-17 18:24 |个人分类:思想碰撞|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总理的嘱托

新华网四川绵阳2008年5月22日电 “再造新北川”— 温家宝重返四川重灾区北川考察纪实

温家宝殷切地对当地干部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另外,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要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即使县城迁建到新的地址,也要做好这种保护工作。

总理说的对,是应该建个地震博物馆,告诫人们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别动不动就喊“人定胜天”,别总是疯狂地拿自然环境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来换钱。

不过,可千万别把地震博物馆建成旅游景点去盈利赚钱。这不,不到一周,国家文物局5月28日晚已经在成都召开了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论证会,与会的各方专家提出:地震遗址博物馆要高起点、高规格的进行规划、建设。着眼于建成世界一流的灾难性遗址博物馆,为下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7335440.html

尚未动工就要为“申遗”做准备,整个儿一个没心没肺。范跑跑被那么多人骂作“小人”,而这帮官僚、“专家”根本就没人性。数万人尸骨未寒,就打算拿他们来换钱换政绩了。灾情尚未过去,灾区百废待兴,那么多问题有待反思有待总结,却如此急急忙忙地跟风讨好。看来这王兆山王马屁也用不着不好意思了,你的同志同道甚多甚多。

这个报道倒让我想起另一位老人的遗愿。

2、巴老的遗愿

1986年,巴金在《随想录·“文革”博物馆》一文中,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思:

“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最好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20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十年浩劫究竟是怎样开始的?人又是怎样变成兽的?我们总应弄出个眉目来吧。”

“我并没有完备的计划,也不曾有过周密的考虑,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是应当做的事情,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我只说了一句话,其他的我等着别人来说。我相信那许多在文革中受尽血与火磨炼的人是不会沉默的。各人有各人的经验。但是没有人会把‘牛棚’描绘成‘天堂’,把惨无人道的残杀当做‘无产阶级的大革命’。大家的想法即使不一定相同,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决心:决不让我们国家再发生一次文革,因为第二次的灾难,就会使我们民族彻底毁灭。”

“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建立文革博物馆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惟有不忘‘过去’,才能做‘未来’的主人。”

可是,巴老至死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3、政协委员的提案

40政协委員倡建文革博物館 
 
香港文汇报      2006-3-6

【本报两会报道组北京4日电】全国政协开幕第2天,即有40余位委员联署筹建文革博物馆的提案。第一提案人、著名作家杨匡满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今年是文革肇始40周年,国家应将筹建文革博物馆提上议事日程。他表示,巴金老先生遗愿就是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个提案即是由巴老遗愿引起来的,但现在还没有下文。

这份提案今天甫一公开,便已获得其所在的无党派界别的40位委员的联署签名,其中包括贺捷生(贺龙长女)、王安忆、张抗抗、舒乙(老舍之子)、韩美林等知名人士。按规定,获得30人以上联署的提案为“重大提案”。

“现在提案还没传到其它界别,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支持。”杨匡满说,文革历史一直空白的憾事应该终结,所以要趁曾亲历浩劫的一代还健在时反思文革。如果不反思、存留这段历史,将来青年人可能会因不了解这段历史,而出现类似社会上戏说康乾般戏说文革。因此我们有责任把一段真实的历史留给子孙后代。

反思文革 利建和谐社会

他认为,国家博物馆历史展览中应有一段有关文革十年历史的展示,目前对文革历史的展出仅是个别的实物,这并不足够。

杨匡满特别指出,在历史问题上,中国应将向德国学习,全民族都需要反思这段历史。文革是十年复杂和痛苦的记忆,它不仅是简单的回忆,而是能够提高全民族尊严的历史。反思总结文革,有利于今日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当然,自然,而然,这个提案如泥牛入海般了无声息啦。国内媒体甚至连份报道都没有。

但总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巴金的这个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比他文学成就还要大得多重要得多。

4、纪念文革向前看、纪念抗日向后看

(本节文字来自于http://blog.sina.com.cn/u/4721ee08010002wv,该博已被封杀)

有四十多位政协委员提案要求建立文革博物馆,让人们永远纪念那段中国人民引以为耻的日子。

当问及是否会在文革结束三十年之时举办国家级纪念活动时,文化官员说,不会,因为我们要向前看,建立和谐的社会。

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时,甚至火烧圆明园问题时,我们都是教育青少年向后看,为什么对同样的灾难采取不同的方式呢?

要像面对自然灾难一样面对社会人文灾难,它曾是我们社会之痛之耻,但我们如果勇敢面对,我们深刻反思,我们找出病毒根源,我们就不会被它再次伤害,我们想忽略它,让忘却它,硬要无视它的存在,只能说明我们是怯懦的,或者我们仍然匿藏着它的病毒,而无视社会长久的健康!

一个民族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给自己造成的灾难,要以纪念的方式去彻底埋葬它,告别它,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向前!

附文:2006-03-18

今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四十周年、结束三十周年。对于文革,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说,官方不会举行纪念活动,因为要建设和谐社会,要鼓励往前看。

据《星岛日报》报道,孙家正前天在北京回答记者有关纪念文革的提问说:“我不知道有这个活动,对于文革也好,很多历史问题也好,已经有一些很明确的结论了,而且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团结全民族的伟大力量,建设自己的国家,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要鼓励往前看。”

被问及官方是否不举办纪念活动,他肯定地说,“不会,这个已有结论。”

“文革”是由中共已故领袖毛泽东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被称为十年浩劫。在刚落幕的两会上,4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案,要求国家将筹建“文化大革命博物馆”提上议事日程,反思这段惨痛的历史,但参与联署的政协委员对议案能否落实不表乐观。

5、毛泽东的预见

文革开始后,在与刘少奇公开摊牌之前,毛泽东在湖南韶山滴水洞草拟、在武汉稍加修改重抄后发给江青一封信,那是1966年7月8日。

老人家说:“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人贵有自知之明。今年四月杭州会议,我表示了对于朋友们那样提法的不同意见。可是有什么用呢?他到北京五月会议上还是那样讲,报刊上更加讲的很凶,简直吹的神乎其神。这样,我就只好上梁山了。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那也没什么要紧,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全世界一百多个党,大多数的党不信马、列主义了,马克思、列宁也被人们打得粉碎了,何况我们呢 ?”“现在的任务是要在全党全国基本上(不 可能全部)打倒右派,而且在七、八年以后还要有一次横扫牛鬼蛇神的运动,今后还要多次扫除。”

老人家最后总结道:“中国如发生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也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那时右派可能利用我的话得势于一 时,左派则一定会利用我的另一些话组织起来,将右派打倒。这次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认真的演习。有些地区(例如北京市),根深蒂固,一朝覆灭。有些机关(例如北大 、清华),盘根错节,倾刻瓦解。凡是右派越嚣张的地方,他们失败就越惨,左派就越起劲。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演习,左派、右派和动摇不定的中间派,都会得到各自的教训 。结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还是这两句老话。”

毛泽东是个伟人,他的预见似乎是正确的。但每“七、八年再来一次”,这个时间要素没报准,虽然乌有之乡的乡民们一直在鼓动搞二次文革。不过,牛鬼蛇神们倒也似乎越来越多了:-)

6、文革结束30多年了,我们该信什么?

西方人信基督,穆斯林信真主。

中国人信什么?曾经信过菩萨、信过孔孟,后来又信过马列,现在恐怕什么都不信了吧?除了钱。尽管中共党员有7799.5万之众(截止到2009年底)。

信仰问题,其实也就是世界观问题。想想当年全国人民的信仰狂热,看看今天国人的精神状态,真的很无语哦!这种信仰的失落是怎么发生的?也许下面的照片能映衬出中国人信仰失落的轨迹。

1968年4月16日_解放军学毛选积极分子、“虔诚者”王国祥_哈尔滨_李振盛摄

上访者_1977年11月_北京_ 李晓斌 摄



上访者_1980年1月8日_天安门广场_ 李晓斌 摄




上访者_2009年4月7日_北京大学门口_无名氏

当国家主人翁们成了社会最底层的博命者,他们还会信仰共产党人当年在安源煤矿告诉他们的“主义”吗?

“当多数社会成员被置于看不到希望的境地时,会发生些什么?史有明鉴。”(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9)

是的,史有明鉴!

刘少奇与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  油画  侯一民

在安源煤矿,共产党人给工人们开夜校,告诉大家:工人,“工”“人”联合起来就是“天”!


(2010-07-07续第4、第6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29445.html

上一篇:ZT:人人都是范跑跑
下一篇:南京和北京有何关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