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大学语文阅卷札记(2) 精选

已有 6232 次阅读 2010-1-12 22:15 |个人分类:教育:语兮文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女生李瑭来自内蒙,上课期间最早到前台找我“聊天”,节日也总是发来别致的问候。现在她写在考场里的作文是《我与文学》。她还用了副标题“于幻想世界中成长的我”。全文八段,先写“面对这样的题目,内心是一份欢愉。”因为“再也不用让自己的思维在一个框框内打转,更不用掩饰自己所写、所说的那些伤感亦无主题的词句,而是可以在这一张白纸上纵情地写些什么,说些什么。”

她写了最初面对“文学”的“恐惧”,写了进入林清玄“禅意”的境界后的美妙感受:“在这样的安静的文字中,我似乎不那么害怕了,我微微地触碰‘文学’那潭安静的湖水,只那样轻轻一点,一圈圈涟漪散开去,心灵激荡,我是怎样的兴奋啊!”写了南方道路两旁的“曼殊沙花”带给她的“文人的情怀”……由一行一行并不十分注意修饰的文字,看她捕捉到的“欢愉”、“一潭深及千尺的湖水”、“潮湿”、“郑愁予的《错误》”、“那炫目的红”、“花也是有灵魂的”等等的确属于文学的语言,是可以寻找到她那一份“幻想”的心灵轨迹的。原来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呢!原来每一篇普通作文都可以见出作者的全人格、都值得细读呢!想平日对成百上千的学生作业施以“职业操作方式”处理,虽系无奈,实在也忽略了不少“心灵的震颤”吧?

男生楼骏,也常于课间上来“唠嗑”。此次作文选题为《浅谈大学语文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是出题人拟定的题目,“打了折扣”的论文。看得出,楼生认真而文字功夫尚嫌稚嫩,丢字漏字不少,致使文句不够贯通,但他用铅笔划了格子,书写绝不潦草。就文意言,他写了一个心理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但是在大学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慢慢引起我对‘大学生’这个词的深思,以及对语文这门课看法观念的改变。”

“初入工大接触到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时,开始觉得这门课没有什么作用,学分低,课时少,且对应试没多大提高,因所讲的知识点完全没有高中语文讲的详细,透彻。老师讲也不像高中那样注重知识点的讲授,而是一种起兴而发地由语文拓展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漂移式讲授。”“漂移式讲授”是他对我授课方式的有趣而独特的命名,倒也难得。

“改变”,似乎从对“好学生”产生的坏印象开始。“好学生”是就“能进入工大”的一般社会评价而言,因为在浙江本省,高考入学分数,浙大而外往往就是工大。坏印象是因入学后“频频出现的旷课、通宵打游戏、抄作业”现象而产生,“并且在期末前大学(家)讨论不是怎么努力复习备战,而(是)怎么舞敝(弊)作敝(弊),什么小抄,手机,夹带缩印资料,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

他由此意识到“高中语文是门知识课,为了应试高中语老师舍弃了对文学素养的灌输,而埋下了‘暗雷’”,最后表示大学语文作为“素质课”,是为“找回我们本该具有却在高考之路上因轻视而遗失的人文之心。”

这个心理过程,或者犹嫌简略和浅显,却也可喜可贺。毕竟浸透了中国式高考的功利性汁水,要从头“启蒙”恐也不易。

现在流行“案例”一说,其实学生之于教师,或如患者之于医生,也不过就是一个个特别的“案例”,或显示病况,或流露才情,为师者必详查深究,一一制定方案,然后方可“因材施教”,引之导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286646.html

上一篇:大学语文阅卷札记(1)
下一篇:大学语文阅卷札记(3)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