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大学语文阅卷札记(3)

已有 4237 次阅读 2010-1-14 16:31 |个人分类:教育:语兮文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从“案例”角度看作文卷子,一个总的印象是高考背景下的写作训练业已简化成八股式的流水作业。头头是道,结构完整,唯独缺少真挚的个性,我相信不少高考作文就是套用老师给定的框架才获得高分的,这大概就是所谓“应试作文”吧。我常常以“就业率”背景下的大学教学为苦,现在看来高中语文教师才真正难做。又要“素质教育”,又要应对高考,理想总是与职业背道而驰,此种痛苦岂非五马分尸?

此次作文,多题单选,不少人选了《我与大学语文》,表达对上课的感受。对我而言,这些感受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我愿意在这里引录几则,以资思考。

孙梦瑶:“这门课程陪伴我们的时间是短暂的,仅仅一个学期,今后便不再见。也许偶遇那讲话幽默风趣的有才的老师,才又想起那精彩纷呈的课堂来。但它之于我,却是一个引导者,让我重新拾起了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享受那共处的点点滴滴,体会到人文素养对我们现在乃至今后的重要性。”

李勇攀:“大学语老师很喜欢笑,这是明显区别于初、高中老师的地方,这也说明了大学语文课堂是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下学习的,而初、高中课堂却要严肃得多。”又说:“我觉得大学语文另一有特色的地方是没有作业,或者说没有要上交或者严格执行的作业。也许课后的阅读就是大学语文的‘作业’吧。”

陶南杰:“大学语文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中学时期没有的。相比于中学语文,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来源于全新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压力,自由的教育方式让学习语文有了更多的趣味。”

谢志浩:“听到老师说上语文课是件文雅的事,我的心仿佛被触动了下。是啊,事实本该如此。//大学的语文确实给了我这种感觉,开始我还挺反感,是一种惯性的作用吧。认为上课就该把知识点讲解下,该划的划该记的记,到最后自己去背清楚。但老师上课却没有如此。只是这么讲解下去,仿佛没有内容。一度想过,哎,这课怎么这样啊。没什么好听得(的),反正听不听都一样。//现在我想明白了,理解了,这不正是我想上的那种么。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没有死板固定的模式,不用担心这个要考,那个要听写,上课很放松,是真的在自主地听。//当然这种醒悟也有点滞后,都大半个学期过去了才出现,想想都有些后悔了,浪费了这么多次课,浪费了那么多与语文真正接触的机会。//当然我们也有一个可爱的老师,他那对于上课点名的论断让我时时忍俊不禁:‘语文课不点名,上语文课是件文雅的事,怎么能被点名这种粗俗的事破坏呢。’//学期结束了,语文课也就此终结了。有些伤感,有些怀念,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

董瑜:“我渐渐开始转变态度,原来大学语文可以这么学。上完第一次课,我就觉得这样的语文课蛮不错的,没有了从前的压抑,一切变得那么轻松、自然。不能说我爱上了大学语文,至少我开始有了那么一点好感,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喜欢,喜欢坐在前排,近距离的(地)聆听,喜欢听老师讲课,说关于语文的一切,喜欢分享观点,一起讨论见解、看法。”

徐祥娟:“大学语文,大概是人生中最后一次正式的上语文课了吧。我很欣慰自己在这最后的机会中渐渐地对文学产生兴趣。老师上课很轻松自然,我再也不必为了考试而学习。觉得中国文学的独特与耐人寻味,每周一次的大学语文课,让我为之期待,也很有兴趣在课下找书看。很多人喜欢看手机小说,我从未感兴趣过,我还是倾向捧着本书的感觉,拿支笔,读到感情涌上心头就把想法写在书两边空白的地方。读《红楼梦》,惊叹作者如此伟大的构思与才能,把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熙凤那般精明,宝钗处事又是何等圆滑!每天不读几页书,就觉得心里缺少点什么。为自己这种迟到的启蒙高兴!”“我要真心感谢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开设,这门课老师独特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一直存在自己身边却从未感受到其美丽智慧的中国语言的召唤!在慢慢地进步着!”

赵振桦:“不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发愁,这是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的语文教学,也是大学语文的优点之处。我希望语文的教学过程,每一次都是对心灵的净化,每一次都是让人感动的过程。”“我也明白,在如此大的社会洪流中,仅靠大学语文来拯救人性,是远远不够的。但我还是希望大学语(文)能够燃起第一把火,带来哪怕一点光明、一点希望,都是如此的宝贵。”

还有一位学英语的孙迎,提到我在课堂上“推荐过几部作品”,她(他)就以对这几本书(《红楼梦》、《北京法源寺》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阅读谈“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不错,我是推荐过这三本书,除此之外,我还推荐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我想,应该就如何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做些思考,以便提出更有效的阅读方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287230.html

上一篇:大学语文阅卷札记(2)
下一篇:大学语文阅卷札记(4)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