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s Away From Chin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fangfr 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研究无线网络。

博文

三篇论文被IEEE INFOCOM 2010录用

已有 23027 次阅读 2009-11-23 13:08 |个人分类:科研方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IEEE, INFOCOM



转载自我的space:http://xinyuzhang.spaces.live.com/blog/cns!D94B9A4CB50503EE!1885.entry


昨天收到INFOCOM 2010的通知,我提交的几篇论文都被录用了;其中包括两篇main conference和一篇第二作者mini-conference论文。论文的基本信息可以在我的主页-->Research找到。

两篇main conference的论文都是有关软件无线电网络的协议设计和分析。从1970年开始,无线网络的信道访问协议始终在追求“无冲突” (collision free);很多论文花了很大代价趋近这个目标,其中不乏经典。但是,这个目标真的有必要吗? 比如,在全网广播(broadcast)的情况下,所有的节点其实都想收到同样的信息 -- 那还需要collision free吗? 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协议,允许不同节点同时广播同样的信息,正如一个合唱团中的人发同样的音一样(所以协议被命名为Chorus)。通过 Chorus,全网广播的延迟首次达到了渐进最优(asymptotically optimal)。

另 外一篇main conference论文同样突破了collision free的限制,但解决了截然不同的问题 --- 用来实现异步的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从2003年兴起之后,始终未在实际系统中实现;其主要瓶颈在于要求不同无线发送端同步精度达到微妙以下---这个问题尚未有 解决方案。我们发现使用类似Chorus的方法,可以绕过这个问题实现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我们把新的方法(命名为DAC)的物理层协议在GNURadio/USRP软件无线电系统中实现,用实验证明它的可行性。并 且用网络层仿真和分析,量化了它在大规模无线网络中的性能。 (在实现DAC 的过程中,用到了一些通信和信号处理的知识---在本科毕业四年多之后,我的专业知识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

通过Chorus和DAC,可以实现collision tolerant networks(容撞网络?) 。这个词是我自造的呵呵,没敢写到论文里。但在PhD资格考试报告时讲了一下这个概念,几位教授认为还不错。

Mini- conference的论文是我和实验室的同学Alex合作的。这篇论文的idea是在截稿日期前10天由Alex提出的。我很佩服他的魄力---能在最 后时刻奋力一搏,搭出论文框架。我对论文的贡献并不多,只是做了一些理论推导并且修改了文字。这篇论文设计出了最优的数据融合策略,使得低功率无线设备 (如无线麦克风)在频段开放之后仍能不被干扰。审稿人给出的评价相对还不错;BOSS1也说这篇文章应该收入main conference。但是因为写得匆忙,有一些地方没讲清楚。希望之后能再做改进,把全文发到期刊上。

做这几个课题过程中和很多人有过 很有意义的讨论。 特别是组会上同学和BOSS1毫不留情的批判,使我得以弥补论文的很多漏洞(当然,补过之后,还有漏洞呵呵)。在实现软件无限电协议的过程中,向新加坡超 人学了很多东西;没有他的帮助,恐怕得花两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在分析DAC协议时,得到一位做网络信息论的大牛的指点;他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想到了建 模的方案。类似的交流还有很多。

越来越觉得,做研究不是一个人的活儿。希望今后能向更多的人学习并且相互促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406-273204.html

上一篇:怎样做科研? -- 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的经验之谈
下一篇:张纯如的钱学森传--《Thread of the Silkworm》
收藏 IP: .*| 热度|

2 陈儒军 张晗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