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也有点迷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博文

研究生:不要太计较

已有 7442 次阅读 2009-10-12 22:1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2|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导师

 刚开学不久就听到有人在小声议论,导师给多少钱?因为导师要求提前报到,绝大多数人都在七月份就到实验室“干活”了所以有假期补助的说法当然有的给的多点,有的老师给的少点,给300的听到有同学给800的心里自然不爽(我们导师一分也没给,呵呵)。只报销来报道的路费跟既报销来报道的路费又报销复试来回的路费的比心里也是稍许不悦(我们导师一分也没报销,~~~~(>_<)~~~~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无所谓,嘿嘿!
 有时我在想我为什么要读研,难道只是为了那一张纸?或者仅是感到读研挺爽?这些或许都是我以前的想法,人总会被其所处的环境改变。但现在经历过“选择与被选择”和身边人(科学网的精英们做了很大的贡献~)的影响使我慢慢的对科研产生了兴趣,并打算以后从事这一伟大而又纯粹的职业。当我接手目前这个省自然科学基金时更是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意识到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去探索未知领域既神圣又责无旁贷。有时感觉现在既无战争,又无瘟疫,有水喝,有饭吃,还能做做研究,真是幸福!但人的欲望是很大的,人总会和身边的人与发生的事做对比,这时矛盾(主要是心理不平衡)就产生了,之后就会发泄一下,主要表现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不好好做研究,心里想:凭什么啊,为什么这样对我,这还有公平、还有天理吗?...于是与导师也产生了正面的或间接的冲突,结果有可能两败俱伤、不欢而散。
那研究生该怎么做呢?那就是放宽心态、不要太计较。研究生应该有一点事业心,有更多的责任感(Responsibility)的,千万不要“赌气”消耗内功,要坚信导师权威(刘进平的博文:导师总是对的)。读研本来就是一种半工作性质的经历,要把读研由学校学习上升到社会锻炼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生存,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老师的博文)。我一直觉得那种对科研有极高兴趣的人(不计较物质得失)最适合读研,可以为科研废寝忘食、不顾一切定会有成果,我认为我们恰恰就缺的是这种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太计较的研究生不是好研究生,当然能把导师培养成院士(陈安博士的博文)的研究生肯定是老师的宝!~
记得以前读过一个“笑话(当时自认为很‘可笑’)”,但笑到最后竟然笑出眼泪来了。讲的是两弹一星科学家邓稼先发明一颗原子弹国家奖励他10块钱,一颗氢弹国家奖励也是10块钱的故事!即使换算成今天的币值也应该没有一个研究生发一篇SCI奖的多。有人抱怨我们只能做垃圾研究、发垃圾论文,但有没有想过就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那时的“我们”为什么能做出令现在的“我们”感到自愧不如的骄傲呢?我想这跟人的精神境界有很大的关系吧。
最后以一句共勉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have a great aim,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attain it.
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德国诗人、戏剧家 歌德(Johan Goethe,German poet and dramatist)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0340-261957.html

上一篇:你想讨个什么样的老婆?!
下一篇:小马过河
收藏 IP: .*| 热度|

8 周可真 吴小丁 刘进平 唐小卿 吕喆 刘畅 柳东阳 sunjuaner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