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专门研究过竞争相关理论,仅仅是大学毕业20周年班主任欧阳明德教授的一句话引起的感想。10月1日至10月4日,当年的华中工学院工管851班回母校聚会,10月2日下午,大家相约一起去爬喻家山,欧阳老师说,现在喻家山的树长得很高了,仔细看一下,还真是。不过欧阳老师又说,喻家山的树由于载得比较密,而阳光面积是有限的,所以所有的树都是细而长,拼命向上生长,树干都弯曲而细长。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带来竞争,树为了争夺有限的阳光,都长成了豆芽型。也就是说,这是由于竞争带来的后果。类似的例子很多,中国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存在着过度教育问题,原因很简单,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增加知识,而是为了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互相超越,或者说教育已经异化成区分中小学生优劣程度的一种工具。要根本解决中国过度教育的问题,必须让社会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相对小的贫富差距,使教育回归自然,其他所有的素质教育都是荒唐的。
单位招聘也是,本来高中生的工作可能需要招大专生,本科生就能适应的工作要招聘研究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本科生为了工作只能拿专科生的工资。
返季节蔬菜也是这样,为了提前或滞后供应市场,卖个好价钱,现在返季节蔬菜几乎成了主流,味道和口感很差,要想吃到天然成熟的蔬菜似乎已经不容易了。其他例子很多,月饼过度包装问题、商品过度广告问题等等都是。
一般认为,竞争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创新,但是竞争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所以竞争和垄断一样,也存在不少问题。希望专家学者做做这方面的研究,看如何客观评价竞争和垄断的功与过。
在一定的条件下,应该有除了垄断和竞争的第三种或第四种模式,可能会克服垄断和竞争的某些缺点。
情形一:在一个组织内部,可以通过有效配置资源达到效率最优,比如我在单位就提出,应该采取不均衡的发展战略,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能所有学院都进行相对均匀的投入,而应该重点投入优势学科,从而扩大在省内乃至国内的影响。
对于广大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相对优越的条件,弱化竞争,让他们没有压力地从事科研。真正的大师恐怕是竞争压迫出来的很少,许多都是兴趣和爱好。
情形二:政府管制,比如中秋月饼过度包装问题,由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现在总体效果不错。如果政府对垄断性的机构加以管制,效果应该也不错。如对铁路、石油、电力等行业的管理。
情形三:政府间不同机构的制衡,是防止政府机构的垄断,带来政府管制效率的低下。
竞争的特点是优胜劣汰,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劣是不能淘汰的,比如山上密集栽的树,比如弱势群体,比如要给中国所有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要加强垄断和竞争结果的定量评价研究,便于及时调整对策。笼统地说垄断不好竞争好可能是不对的,希望在垄断和竞争领域产生新的理论。
2009.10.5俞立平 于邗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