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经济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ndlight 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

博文

包容的底限

已有 4084 次阅读 2009-9-25 10:18 |个人分类:思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院训 有“包容”与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相比,包容更写实一些。


可以说包容也是研究院的一个特色,面对市校合作的前沿,面对市场的直接服务,需要包容来海纳百川。


但有时也在想,这个包容的底限在那里。


cctv2改版为财经频道,欧阳智薇新鲜出炉担任第一时间的女主播,但其错误频出的表现,不知是因为其年轻还是现在的节目节奏太快,我不禁在想原来的几个老主持,他们能在多久的日子里可以做到不出错。这包容的底限在哪里。


之前的两篇博文都是挑文字记者的错,这篇还是挑挑电视记者的错,但不仅限于此。


包容的底限是一个值得展开讨论的话题。


有网友认为包容是寻找“宽容大度与放任姑息之间的平衡点”,而涉及到量化考核,包容的原则又应该如何体现?怎么量化是包容,怎么考核是放任姑息?


前几年在丁香鱼有个比较热的帖子,纪念上海交大讲师晏才宏,一个包容性方面的典型案例,组织体系设计对偏才的的包容程度。


包括上一篇博文提到的老子的成就,科技人员评价体系如何设计。


而包容相关的几个概念:通过Google到的有


包容原则(机械,网页设计领域)   容错系统 冗余度(计算机领域) 文化兼容(城市比较) 以及这篇文章起意的错误容忍程度(心理学领域)


可以看到,机械领域的包容和一般意义的包容还不太一样,完全是字面意义的组合,并且可以量化,而网页设计领域的这篇文章很好值得一读。里面还提到一个组织,对包容有专门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对多个关键词的检索,以及对部分文章摘要泛读。


总而言之:文化意义上的包容,更多是定性,不具有完全量化的可能。但还是有量化的一些领域,如城市比较,组织比较方面,具有可比性。


而组织架构中的人员比较评价,包容性应该也是一个必要的要素。 


图片摘自


http://news.tsinghua.edu.cn/xqh/xqhnews/read.php?id=866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42-257724.html

上一篇:我感兴趣的科学相关问题列举
下一篇:南方科大与“包容”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