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另一个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较之“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更为深入、具体。对这个问题的尝试性回答如下:
“培养什么样的人” ——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既需要帅将,也需要士兵,更需要伙夫。学校擅长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鼓励他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政府既要支持培养帅将之才的一流大学,更要支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学院。历史可能是英雄创造的(绝无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判论之意,英雄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但社会财富决大部分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国家的税收绝大部分也是普通劳动者贡献的。教育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能自食其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然后才是培养帅将之才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帅将之才是实战培养出来的,是社会实践(当然包括科技实践)培养出来的,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所能做的充其量只能是使学生具有一些成为帅将之才的素质。
“怎样培养人” —— 放手让教授培养人。
人才培养是高智力活动,不是工厂用机器加工产品。只有何种方式更有效、更好的问题,没有最佳途径、最佳模式的问题。从这种意义讲,统一“人才”培养模式、统一教材,更有甚者甚至要求所有课堂教学都要有互动至少都不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什么是教育规律,教育的最大规律可能就是没有规律。如果说教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的话(你也可以说是规律),那就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活”的人,不是可以任意摆布的“死”的物。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如何统一?只能就事论事。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教师,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因此不可能有普适的统一的教学方法。
教授不会育人,甚至不愿意育人,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教授不会育人,就不配做教授。不会育人的人做了教授,是制度、机制的问题,不是理论的问题。不能因为有个教授不会育人,就去教所有的教授如何育人。不能因为某个人头痛,需要吃阿司匹林,就让所有的人都吃阿司匹林。要么让教授自主育人,要么让他别育人(去做别的),最好不要教教授如何育人。把课堂还给教师,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学术还给学者,是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转变的一个观念(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