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小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man 我是少数时,考验自己的勇气;我是多数时,考验自己的宽容。

博文

如何提高自制力(征求建议贴)

已有 5728 次阅读 2009-5-3 16:48 |个人分类:时效网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工作, 自制力

虽然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每个人最能控制也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制力了。就我个人而言,很多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的想去做,刚开始做得时候也很有兴趣,但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因为没有自制力到了最后没有坚持下来,常常令我懊悔不已。

对任何人而言,我相信自制力的提高对我们人生的圆满有很大的好处。起码能减少对自己一天胸怀大志而又碌碌无为人生的负罪感。就像这一个月我所经历的人生:早晨起来豪情万丈的向办公室奔去,打开电脑开始了自由散漫的生活,很负罪地回到家里,然后大看特看电视到12点以后,结束了一天“罪恶”的生活。睡觉以前我告诉自己,明天不要这样了!结果呢,明天又开始了一个几乎相同的轮回。

我常常想,伟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可能就是要么伟人可以对某件事情保持持久的高涨的兴趣;要么伟人们都是适合做苦行僧式的人物,他们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具有持之以恒的能力。

经过我对自己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深刻反省,我总结了一下提高自制力的宝贵经验:

(1)人生态度正面,积极向上,不给自己的堕落找理由。人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比方像我,我就立下了5年发nature,10年发science的宏愿。40岁以前不评杰青,50岁不拿院士,我都不好意思见你。只有这样我才会对电脑中已经积攒下来的200篇文献充满热情。这些话当然是自欺欺人了,实际上在我心里:我希望每天自己能按部就班的进行科学研究就足够了。不过这种好高骛远的高目标的督促还是很有效的,咱的努力像先进人物学习呀。

(2)工作环境上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我常常想,贾宝玉命犯桃花的几率太大了,因为他的机会太多了。当然贾宝玉如果是柳下惠(具有极强的自制力)或者是太监(对这个不感兴趣)自然对环境有免疫力了,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只能通过改造环境来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机会了。比方今天我要读一本专业上的书籍,我就把房间里其他所有的报纸和消遣的书籍拿走,就留这一本书。然后我就走进这个房间,读起来就很自然了。想读一篇论文的话,马上打开电脑开始读,桌面上有且只有这篇文献,这样溜号犯错误的机会就减少了。这是在年一继年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平时很喜欢早晨到了办公室开始看新闻,中午吃完饭看看RSS订阅的博客再工作,往往真正想工作的时候要么是日上三杆该吃中午饭了,要么是日薄西山该吃晚饭了。现在改成晚上看新闻,上午和下午只能干正事,就不会有机会让自己犯错误了,看新闻看半天的错误不会发生了。

(3)工作计划要巧妙安排,不给自己的心魔任何机会。我们心中的小我往往会和我们的大我做斗争。这是很有意思的斗争游戏。我们在做正事累了的时候,常常会想先玩5分钟游戏吧,五分钟以后再干吧。结果往往5分钟到10分钟。。。一直到5个小时才能回来也有可能。因此不让自己开始最初的5分钟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在制定每天计划时,不要穿插短暂的自己却很难把持住的放松活动。比如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你要有10分钟的喝茶时间,这个你喝茶最多20分钟就回到学习上来了。要是你在中间穿插10分钟的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间,那么一个小时你能重回工作岗位就很不容易了。再玩5分钟,再玩5分钟。。。小我的不断怂恿会毁了一个大好青年的美好前程呀(这是我血淋淋的教训呀)

最后,根据我的观察,很多成功的人并不是每天12小时扑到工作上,他们的成功在于持之以恒的有效率工作,其他活动的积极参与也是他们成功的源泉。实际上每天起早贪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每天都要加班的教授不是好老板。人生的成功不在于你付出多少时间,而在于你对人类的贡献。很遗憾的是,往往贡献和你付出的时间并不成正比例。如果你就是要较真的话,我只能说,贡献和努力在一定区间上是具有正比例关系的。实际上这个往往很微妙。根据我的了解,很多国外的科学工作者(尤其是欧洲的)很少在周末工作,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成功。

即便不讨论这个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焦裕禄、任长霞、蒋祝英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好榜样。国家培养他们不容易,他们应该将他们的光和热发挥到他们退休的时候,结果他们中途退场了,当了逃兵。记得看焦裕禄的时候我常常想,一个人(我指的是普通人)如果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珍惜,那么他还会爱惜什么?作为一名父亲、一名丈夫,一名官员都应该保持自己健康的情况下努力工作。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固然可贵,可把小病养好,健康了再好好为国家工作,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一个科学工作者博士毕业已经30岁上下了,至少应该为国家工作30年才好。要是你能为国家工作50年,即使你是一个螺丝钉,你也做了两颗螺丝钉的贡献,这样的人才是我心中的好榜样!

这篇博文是我痛定思痛的产物。我希望一个月以后我还能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这些方法至少对于我还是有效的。也希望您把您具有良好自制力的高招告诉我,我好尽快改掉身上已经具有30年的臭毛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458-229640.html

上一篇:《南京!南京!》凭什么要我们区分日本人中的好人和坏人
下一篇: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计算社会学-《Science》文章翻译
收藏 IP: .*| 热度|

5 唐凌峰 刘进平 王哲 王力 陈鹏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