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博士的水平是博士自己的事 精选

已有 47070 次阅读 2009-4-24 09:18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的水平是博士自己的事


2009.04.24

一个成年人,如果不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问题上,其他人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我刚开始带研究生的时候,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尽心,可是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如我所愿地成长。等到我已经培养了若干个博士之后,才发现那些顺利成长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本来就可以顺利成长,只要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不刻意地去妨碍和破坏他们。那些成长不顺利的学生,其实在绝大多数环境中都不太会顺利成长,除非天上掉馅饼,或者先直接送他们去军营。

那些成长顺利的学生,无外乎是有足够的自制力,在日常行为中懂得为自己负基本的责任,能够选择正确的榜样。那些成长不顺利的学生,无外乎是缺少基本的自制力,常常不懂得为自己负基本的责任,也不能选择正确的榜样。

从我自己的经验中,我觉得作为导师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排除后一种学生对前一种学生的破坏性影响和负面作用,对于那些不能够达到学习和研究标准的学生最好是不迁就。因为不管老师能够接受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会不知不觉地在不同程度上向那个标准看齐,只有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否中程度上免于此劫。

另外,我还注意到博士的平均水平其实和就业市场的要求有密切关系。前些年在国内有博士学位的人相对来讲比较好找工作,所以在读的博士生大多数就只以自己能够拿到学位为目的。几年前有一位在Berkeley念博士的以前的学生来访,她对我的那些学生说,她在Berkeley的导师对他说你可以答辩出去找工作了,但是她自己还主动要求要延长一年,多做一些自己希望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她的理由当然很简单,因为她认为自己还有不少方面没有准备好,到了就业市场上去竞争力不够。对于她的这个说法,我们这里的学生的当时普遍感到大吃一斤。其实,当年李远哲先生在Berkeley做博士的时候,也是导师建议他写好论文毕业,而他自己要求再做一些能够提高自己能力和增加自己经验的事情之后才毕业。

2002年李远哲先生在北京访问,他作为本实验室的名誉主任,我请他给实验室的研究生谈谈如何做博士。他当时就亲口谈到下面这个故事。

他说当年当他的导师Mahan教授告诉他可以写好博士论文(顺便说一句,Berkeley化学系不举行博士论文答辩,只要论文经几个教授审核通过正式存放到图书馆就行了。)就博士毕业的时候,他抱怨说:尊敬的Mahan教授,我不远万里从台湾到Berkeley来向您学习物理化学,可是每天您除了问我"What's new?",然后问我"Waht's next?"之后就不说什么了,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是什么都没有学到,您就告诉我应该毕业了,我觉得这样不是我所期望的。

李先生说Mahan教授笑了一笑,回答他说:我常常问你"What's new?",你回答得很好,我又问你"what's next?",你也回答的不错。我还需要教你什么呢?你要是回答的不好,我倒是可以多给你讲解一下。现在你的工作也做出一些,我觉得你已经可以自己独立做研究,再留在我这里也不会进步多少,不毕业你又能多学些什么呢?李先生于是说他当时就对老师说: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会,比如说我还没有学会如何独立地设计做复杂的实验装置,我想要有机会学习。于是Mahan教授说:那好吧,既然这样,我再给你不超过一年的时间,你去独立做一个新的装置。

如是我闻,当时在场的二十几个研究生可以作证。

Bruce H. Mahan小传链接:http://chem.rochester.edu/~jmfgrp/Bruce_Mahan.html

在国外和李远哲先生同样有自知之明和意图高远的研究生不少。比如马臻博士的选择就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希望谁能提供一些国内研究生的类似的例子。

马臻博士《走近Riverside--故事的结尾》博文链接: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1111780.html

大浪淘沙。现在研究生工作不好找,正是就业市场按照自己的规律淘汰那些垃圾研究生的时候。那些当年只凭学位而不是能力就找到工作的人,如果没有继续提高自己,也自然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弄得不好也会在工作中被逐步淘汰。所以,事实上,最应该担心研究生水平的,不是社会,也不是导师,而应该是研究生自己。社会会选择和淘汰;导师嘛,只要有几个学生让自己满意就够了。既然一个人决定和选择了花若干年的宝贵的青春去学一门手艺,最后这门手艺掌握得如何却被当成了别人的事情,是没有道理的。研究生应该抱怨的不是做研究多不容易,而是自己没有被严格要求。可是,大多数导师不想被当成黄世仁或者周扒皮,那大部分学生就只有随波逐流的命了。

研究生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作为导师,只要能够坚持每天问他Waht's new?和What's next?两个问题,在他没有具有足够的独立工作能力就不要让他毕业,或者长时间达不到起码的标准就直接开除,就算是超额地尽到自己的责任了。除此之外,应该说基本上算是没事找事。

化学所2号楼210会议室(2002年6月20日)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227891.html

上一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之二)
下一篇:导师的水平是导师自己的事
收藏 IP: 71.94.219.*| 热度|

51 禹荣明 杨绪洪 杨顺华 翟保平 赵星 李小文 徐磊 郭胜锋 张乾兵 艾云灿 丁大勇 向峥嵘 梁进 陈儒军 鲍博 余孟孟 王春艳 唐晓丹 杨远帆 曹聪 吴飞鹏 杨秀海 郭宁 周春雷 李宁 董文博 程浩 胡军华 徐会会 杨佳 王启云 柳东阳 苏金燕 龙桃 张芳 王静 刘太君 张明 lqxyz chenhuansheng zznwpu 侯振宇 littlejoy hypersurface xyqin yanchuan xuqingzheng zhuifeng2009 L1120Y cnsailor ydliu

发表评论 评论 (6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