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发一篇旧作:
还是谈星星。
杜甫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传诵千古。有评家说:星垂平野阔的“垂”及月涌大江流的“涌”便可知道杜甫的用心炼字。“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而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的经典之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还借景间接抒情来表达孤独的心境。虽然和李白的“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暗合,但杜诗的意象更丰富,气象更阔大。
虽然指出“杜甫的用心炼字”,可是对“垂”字评语,也不过就是“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已。到底“独特”在哪里?却不曾细说。究其原因,大概是评者并没有真正到空旷平野里看过星空。即使去过,也因为现代环境的灯光污染,体会不到夜幕垂星的真实感受。
那年和朋友去海岛度假,晚上在沙滩上听浪。闲谈之余,略感困乏,就躺倒在海滩上休息。谁知刚一仰卧,就不由得惊呼:天!星星掉下来了!只见满天星斗,突然变得灿烂明亮,如同从天幕上悬垂下来,近在咫尺!略一定神,才想到,海岛远离大陆,空气格外清新。周围有没有一丝光亮。看星星自然又大又亮,显得格外近!而且过去看惯了遥远的星空,突然看到这么“近”、这么亮的星星,顿时会有星星从原来印象中的位置“掉”下来的感觉。
这一动感,只能用群星悬垂来描述。古时的天空,没有任何工业污染,远比海岛上空的空气更清澈透明。所以古人看到的星星一定更大、更亮、更“近”。特别是到野外,自然会有“星垂平野阔”的佳句。如果杜甫到过海滨,一定会写“星垂平海阔”。
所以,凡事非亲临不能体会其细微之处。苏东坡在《石钟山记》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李渤之陋也。”
信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