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利所何在?开博周年感言

已有 3906 次阅读 2009-3-5 10:5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去年今日,e邮箱收一函,学校服务器转发过来特意括弧(可能是垃圾邮件),打开一看,是科学网赵某人的邀请实名开博函,看来赵总编深谙人际沟通之道,素昧平生,以“老师”开头,先有了一点好感,打开相关链接,读了几篇科学网博文,以为不错,也明白了科学网博客实际上由《科学时报》主办,当即依葫芦画瓢,开博上班。

“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卖。情非憎人,利所在也。”(韩非子《备内》)今人李书福未必读过这段文字,但他造车,取名吉利,的确有“人人大吉,则吉利车行天下”之初衷,而傍于医院的寿衣铺花圈店,当然也盼望生意兴隆,“情非憎人,利所在也”。

办报的追求销量,利所在也,报称“科学时报”,多少有些气短,盖因《××时报》,多数是××日报、××晚报之子报,《科学时报》不称《科学日报》,估计是难免要与《科技日报》产生点拮抗,称科学晚报吧,科学本应前瞻,又岂能晚来才报?这当然是秦某的猜想,不必当真。

科学时报办博客,利所何在?这一点我一直没弄明白。浏览科学网与博客的人多了,肯定会增加报纸的知名度,但是否会相应增加该报的销量?我很怀疑。以自己为例,尽管订一年科学时报的费用不超过在该报上发一篇豆腐块评论的稿费,但我还是不会去自费订阅或逮住机会就宣传科学时报。老实说,办报办得好了,完全有可能操练出几位名记名编,某一天名满天下也不是不可能,但还没听说办博客办出名来的,除非自己也去写博。

似乎无利又无名,倒是常在科学网上读到各种各样的批评意见,所谓众口难调,没有比网络更热闹,幕后台前,都让年轻的编辑们应接不暇,利所何在?可惜韩非子的时代没有网络,否则他老人家宁可舍车子舍棺材,也一定会用办博客为例子来说明点什么,没听说中国的博客人数已经超过五千万了吗?!

接下来该轮到回答自己开博利所何在了。追求点击量吗?辛辛苦苦开了一年,连科学网上几位“大博”的零头都不到,尽管我曾用“怎么看都像是某传销组织的常用语”来调笑那句“祝贺××博客××万”,还真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任重道远,继续努力吧,呵呵,曙光就在前头!想一想自己不过就是五千万分之一,想成“名(满天下之)博”,概率有多大?小学生都知道。

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地写博、读博,博客的强项恰恰是报纸最大的软肋(当然也包括电视),即少了一些阿世与媚俗,阿世不多说了,这话儿太敏感,想让报纸“合法”办下去,总得有些吧,可以理解。这媚俗,也有人会挖苦说是“逼良为娼”,都是销量竞争惹得祸,利所在也。而写博的人,未必都追求点击量,所以大量的“博”,还是率性之作,不阿世不媚俗,这就够了。我读博,基本上还是读被推荐的博文,并特别佩服那些自己阅读并主动推荐他人精彩博文的博主与网友们,我就做不到,实在是自以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被推荐的文章中有选择地读一些,也就心满意足,不虚网上一游。

开博周年志禧,正赶上两会召开,真是个好日子。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8-218494.html

上一篇:学生赠我诗三绝 昌凤学长请点评
下一篇:女子强也,为母则弱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刘玉平 马昌凤 王应宽 刘进平 周春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