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我骄傲,我是山东人

已有 6633 次阅读 2009-2-22 11:00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次的春节晚会上,有个《吉祥三宝》的小品还得了三等奖,用了俺们山东那边的方言,“我骄傲”一句也成了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我看着就乐了,人对自己家乡还是更加熟悉和喜爱的。

??又因为我去沈阳去了趟,讲得是病虫害的应急管理,可是,饭桌上说的多属于山东和东北的事情。就又来说说地域决定论。

??不少时候这么说东北人和山东人的关系:东北人中大部分是山东人里身体特别好,特别能吃苦的那种。他们在山东吃不上饭的当口,携家带口地步行前往东北,饱尝了一路艰辛,最后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当然身体不能差了。同时,吃苦耐劳的品格一路上也给磨练出来了。而在逆境中乐观的品性自然也是不得已才练出来的,所以才“一出三海关,都是赵本山”啊。

??第一天到达沈阳,吃饭时和一位那先生在一起,他肯定是那英他们一家子,从叶赫那拉老姓那里来的,尽管他不是山东人,可是对山东人还是夸赞有加。尤其是,他喜欢比较山东人和A地人,这个就很有显得不特别友好的意思了。我作为山东人也觉得有点羞愧,毕竟,比别的某地方人强这个事情好像不应该拿来说事,否则,希特勒当时对犹太人的做法怎么也还可以找得到中国映像了。

??只说山东人本身,虽然我们在山东的时候也觉得人多了啥人都有,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山东人里也有坏蛋,比如最为臭名昭著的江青啥的。

??可是,仔细想想山东人为什么在全国就竟然能够成为一个招牌菜呢?还确实应该有道理。

??一、山东人一般秉承着你来我往的基本传统。

??如果对他们好,山东人就会长期(即便不是永远)记得,也许不会立刻就去回报你对他的好,但是一旦有机会一般都会回报一下,且回报的比您老人家原来付出的要多一点山东人才会觉得心安。

??二、山东人往往敢于先付出。

??我去过B地(具体地方不说了,你就觉得我说的是月球好了),那里的人基本上是在确保自己绝对不吃亏的情况下才和你来往。山东人则在对你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敢于付出,可能付出没有任何收获,还惹了一身骚,但依然敢于付出。当然,也因为按照基本统计规律,人的付出和收获总是差不多的,所以,种瓜得瓜的时候还是多些。不过,我个人相信,就吃亏和占便宜而言,可能山东人吃亏的时候还是居多些,或者说吃小亏的时候多些,而“赢得口碑”这样的大便宜还是占了很多的。但是,B地的人则很难这样,他们不觉得获得“口碑”这样的玩意儿是沾了便宜,而是把直接可货币化的内容作为便宜来考虑。

??三、山东人重视教化和教育,最后的结果就是山东人的总体素质还不错。

??并非是全国人民都重视教育,颇有些地方对教育没有什么兴趣的,觉得上大学也算不得啥,上个中学也凑合了。可是也许是孔老二孟老大他们的缘故,山东人对于教育有着宗教般的热情,这就不太同寻常,象我奶奶这样的人,在50年代那个时候也不怎么认识字,可是她心目中就觉得为了孩子能上学,家里怎么苦点都可以。

??而教化则还不同于教育,还有品格培养的意思,一般的山东人家里对于孩子品格培养也非常重视,这就不仅仅是为了读书谋个进身之阶的考虑了。

??四、每个地方都有不错的人和很差的人,为什么山东人的口碑似乎格外特别些呢。这里应该有个统计规律。

??虽然我们那里大坏蛋出了不少,可是,这些大坏蛋不代表主流,用句话说,即便山东出了大坏蛋,也倒象是其他地方培养的,而不象山东人似的。这就应该归功于绝大多数山东人在外面表现很好的缘故了。这样,偶有的几个坏蛋也破坏不了大局,即便这个坏蛋非常坏。

??五、山东人里,军人不少,做科研教育的人也多。这也某种意义上也提高了整体的正面积极影响。在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思源楼里,到处都是山东人的影子,甚至猜一个人是山东人,30%的可能是对的,这些人不管怎样,总还是读书读了比较多的,基本素质就有保障,而这样的人比例高了,当然也会影响到山东人的整体形象了。

【另外,哪个地方的人都可以“我骄傲,我是某地人”,这里只说山东人的优点,尽量不去比较,所以,您老别生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16514.html

上一篇:啥叫学术沙龙?
下一篇:要求科研既“顶天”又“立地”是不可能做到的
收藏 IP: .*| 热度|

11 蒋新正 刘玉平 俞立平 曹聪 陈国文 李宁 张丽娜 迟菲 孙永昌 周美芳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