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平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ping2009 面对地震专家与您论道纹坪,置身围棋高手听我谈天说地。

博文

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积淀

已有 7775 次阅读 2009-2-9 11:26 |个人分类:仰望天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 地球物理, 世界一流, 国际一流, 学术积淀, 国际一流, 学术积淀

我曾经留学的日本T大学,有一个地震研究所,建立于1925年,迄今已有84年的历史。该地震研究所自建立之初,便确定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制度,即在每个月下旬的一个周五的下午,举办一次全所性质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查该研究所网页,目前已经达到了第868回

考虑到日本的大学,一般有夏休与冬休,亦即我国的暑假与寒假,夏休的时间要长一些,而冬休的时间相对则较短。于是,一般而言,每年8月这样的谈话会便暂停一次,而冬休所在的那个月,便依具体情况,偶尔地也会举办这样的学术交流与研讨。这么算起来,自该地震研究所建立至今,这样的每月一次的固定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便基本上一次也没有间断过。

仅仅便是这样的情况,便已经可以依稀体会到,一流大学之所以为一流大学的原因了。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这中间有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战争的中后期,中美联军对东京无数次规模宏大的战略大轰炸,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那一段持续数年的时间,是对日本人,包括在该研究所进行与地震相关研究的日本人,相对艰难的日子。即便如此,每月一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在该研究所也是基本上没有间断。则更能够体会到T大学为什么能够成为所谓的国际“一流”大学了。

当然,这也自然与中国的以德报怨有关,因为事实上,中美联军的炸弹没有一次落在T大学的校园里面,尤其是当时,作为明显对比,日本对于我国最为富庶的大部分地区,还在进行野蛮的占领;对于善良的中国老百姓,还在进行残暴的屠杀。

否则,该研究所这样规模的交流与研讨,在中美联军的炸弹下,怕是不想停顿也得停顿了。

当然,现在该地震研究所每月一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早已经不仅仅是该地震研究所全所规模的了,而已经基本变成了日本全国规模程度的一个学术活动。

10余年前,我回国之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等其它任务之余,我自告奋勇,主动揽下了在我们院系负责学术报告与交流的组织与联系工作。那一阶段,虽然我自己的住房等等问题没有一点着落,每日回到我们居住的一个暂借的办公室,特别是寒冷冬日的深夜,摸黑出去上那楼道里的公共厕所,小心翼翼地打着手电,免得一个不留神踏雷之时,因而不得不经常忍受我太太的数落。但我仍然满怀热情,多方联系与组织京内外,国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在我们学校进行了数十次、分为四五个不同专题的系列学术报告与讲座。其中,包括邀请了关于地震预报意见尖锐对立的科学家,来到我们学校的讲台。

这样的活动大概持续了不到两年,终于由于我自己的懒惰,当然还有国内特有的一些其它因素,逐渐地趋于稀疏而致停顿。

于是,便越发体会到,坚持一件并无短期“显示度”(国内流行语)事情的不易来。

联系到我本人所在的学校,曾经根据相关领导的意思,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在不远的将来,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据说是现在已经整体达到了“国内一流”,就如同我们国家整体已经达到了小康一般;剩下的便是昂首奔向那“国际知名”的大道了。

不过,要国际知名,总得也要达到国际一流,最不济起码在国际二流的水平吧。我上面所说的学术交流活动,或许可以成为划分一个大学是否国际“一流”与“知名”的重要指标。如果有心人能够进一步工作,被国内从事于大学排名的学者们,用作其中排名的一个指标,也未可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19-213774.html

上一篇:“未来地震预报发展的思路及技术途径”之管见
下一篇:围棋与工作——gambol series 1
收藏 IP: .*| 热度|

8 鲍得海 李刚 景惠敏 何凌云 吴雄斌 杨远帆 陈安 刘晓东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