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本文是我一位师兄的文章,对专业的介绍比前面我的文章更生活化一些,也贴上来大家看看:)原文发表于水木清华BBS。
什么是化工
我上大学以前,也不知道什么是化工,家里人也不懂,班主任老师是化学老师,说化学好,但是清华大学在我们那里只招收化工专业,于是就进了化工系。
上了大学以后,听别人讲讲,觉得有些失望,在普通人的眼里,化工是傻大黑粗的专业,没有什么前途。实际上他们在胡说八道。我在化工领域有十年了,越来越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歪打正着。在此我对那些还拿不定主意的中学生说,如果你还没有下定决心抱什么专业,为什么不了解一下化工,报考化工专业呢?
那么什么是化工?我记得我大学班上的一位同学说,他的老师说了,化工就是教你怎么合成一小瓶子浓浓的液体,然后把这一小瓶子东西稀释成一汽油桶,然后把这一汽油桶液体再分成若干小瓶子,每一小瓶子再稀释成一汽油桶,如此循环若干遍,最后你得到了无数个小瓶子的溶液,这些溶液装到漂亮的小玻璃瓶子里,就成了商场里面卖的香水,差一些的一瓶可以卖几十块,好的可以卖多少就不知道了。这是我的同学的中学老师眼里的化工。
现代化工的发源地是西方,尤其是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那么西方人怎么看化工?2003年美国化工年会上,一个反复播放的宣传片里,对化工有一个风趣地描述,说“Chemical Engineering is about turning molecules into money”。其实就是一句话,化工是个很赚钱的行业。
严肃地讲,化学工程是工程学科里面的母系学科之一。也就是工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工科的基础学科主要有机械工程,电机(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其他的工程学科,几乎都是他们衍生出来的。比如仪器、车辆是从机械工程来的,自动化是从电机(电子)来的,材料学科是从机械,电子,化工交叉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是从土木和化工交叉出来的,热能是从机械和化工交叉出来的,等等。所有的工科专业分分合合,变来变去,但是终究变不出这几个大类,所以这几个大专业方向也就始终自成一体。
化工研究的是怎样规模化地实现有价值的化学反应。从实验室试管内的产物到最后大规模的产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到了物理、化学、数学、机械、材料、力学等很多学科,所以化学工程名义上是化学的工程,但是实际上化学在其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化工专业的学生,你大可不必担心将来一定和化工厂里的污水和反应器打一辈子交道,因为化工涉及的东西很多,因而应用范围也很广,无论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有很宽的道路让你选择。
比如在美国,每年的就业市场上除了向杜邦、孟山都、道化学、拜尔等这些传统的化工公司大量需求学化工的人,还有各大治药公司、石油公司、橡胶和轮胎行业等等,也需求大量的化工人才。即使是像通用电气、Intel、IBM、Honeywell、西屋电气等等看起来和化工没什么瓜葛的公司也招收很多的化工人才。实际上,大的公司不管你主营什么产品,最终都需要一部分化工的人才。我的同学还有拿到化工博士以后到银行里工作的,因为化工中涉及到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很容易转到和金融相关的模拟上。在国内,我们还不应该忘记大的贸易公司也需要很多化工人才,因为化工品的贸易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贸易之一,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每年都招收不少化工专业的毕业生。
如果你毕业以后选择继续深造,那么化工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你愿意,你将来可以转到和化工有关系的很多其他领域,比如材料、化学、生物、药学、石油、甚至电子。比如德克萨斯的一些微电子企业,就给德克萨斯大学化工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让他们研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连续化生产。这是因为化工科学在连续性操作的研究上很成熟,而连续性操作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降低成本。比如现在微电子企业的间歇性生产的利润率只有大多数化工企业的不到50%,所以怎样将化工的理念和方式引入到微电子业,也就成了一个很热的课题。我现在的研究课题,就是关于分子电路的。
最近几年由于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工程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由于生物和化学天生的亲缘关系,所以生物工程也就很自然地成了化学工程的一个崭新的领域。康乃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传统的化工重镇,都把原来的系名改成了化工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虽然没有改名,但是理由是“他们不需要改名,因为人人都知道他们是生物工程的重镇”,当今世界上做药物输送最有名的研究小组就在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清华大学化工系响应这个潮流,也改了专业名,以反映他们的研究方向。应该说,生物工程的发展,同时给化学工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非常广阔的领域。
清华化工系的毕业生,多年来都有非常好的就业和深造前景(具体请看其网页)。他的毕业生也遍布海内外。加入清华化工系,你不会后悔的。
2004年6月24日草于橡树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