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in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vinliu

博文

为人与为学之二 精选

已有 5980 次阅读 2009-1-6 08:58 |个人分类:学术批评与争鸣|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术研究, 外语学习动机

为人与为学
《课堂英语学习动机队学习行为的影响》序
现在似乎已成为一个惯例,大凡学生出版著作,必定要让导师给作序,本书也不例外。然而,本人深知,以自己目前的水平和地位,尚没有资格,因为第一,从学术上讲,卢敏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已达到本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第二,本人出身寒微(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按照某些学校现在的标准,是不能登上山东大学之类“211”或者“985”学校的讲台的),而卢敏则可以说是出身“望族”(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顶尖级学府清华大学),况且我们现在是同事,为同事的专著作序,总感觉有点尴尬;第三,老师给学生的书写序,总不免有“老王卖瓜,自吹自夸”之嫌。但是,之所以勉为其难接受其请求,基本上出于以下考虑:首先,无论是作为博士学位论文,还是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几经修改与扩充的专著《课堂外语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的第一读者,本人无论是对其内容还是对整个研究与写作过程,都非常熟悉,因此由我来写这个叙可谓驾轻就熟;其次,本人对(无论是否是自己门下的)学生在学术方面的要求(无论是修改欲发表的学术论文,还是索取资料,抑或是讨论选题、研究方法等),向来都是有求必应;再次,古人还有举贤不避亲之说,本人褒扬一下学生,也就更无可非议了;最后,学生能够做出如此优异的成绩,也是老师的光荣,实在是没有理由拒绝。说以上话,并非出于自谦,而是真实的想法与感慨!
闲话少说,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既然是作序,无怪乎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对作者的为人为学做一介绍,二是对本书的主要内容、特色、贡献等做一简要的描述。
首先,谈一谈卢敏博士的为人与为学。她为人忠厚,正直诚实,寡言少语,在领导眼中是个好下属,因为领导交给的工作,她总是认认真真地去做,任劳任怨,从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在同事眼中是个好同事,因她谦虚谨慎,和蔼友善,总是有求必应;在学生眼中是个好老师,因为她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热情慷慨,同时学生也对她地道的英语深为折服;最为重要的是,在导师的眼中是个好学生,因为作为老师,本人虽只比她年长两岁,但是并未因此轻慢老师,而总是虽不能说是毕恭毕敬,却也是尊重有加,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协商解决(因为老师未必总是对的,学生也未必总是错的)。
为人与为学是统一的。正是因为卢敏具有上述优秀的品质,其学问也做得扎扎实实,挤不出任何水分。最为令我感动的是,在做博士论文期间,其父母先后因病住院,她既要跑学校做调查,又要跑医院伺候老人,同时还要上课;在博士论文写作的最关键时刻,父亲突发疾患,不幸辞世,但是卢敏博士在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之后,强忍着巨大的悲痛,投入到论文的修改中,而且没有“偷工减料”,仍然如期按质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
卢敏博士为学之认真之执着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其博士论文选题本身难度非常大,因为问卷的开发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必须懂得高级统计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前两者对卢敏博士而言并非难事,因为她本身是具有近二十年教龄丰富经验的教师,而理论知识的获取,只要坐得住、耐得了寂寞,相对来说也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高级统计技术(如因子分析、路径分析等)对一个纯粹文科的人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其研究要对众多的学生进行调查,对性格偏内向的她而言,也是不小的一个挑战。选题的困难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在国外,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本身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只要将过程详细地描述出来,并提供令学界满意的信度、效度数据,就可以了,而在我们这个圈子里,这是不行的,别人会说论文的理论水平不够高。因此,她只能在开发出问卷后,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的学生多达两千余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卢敏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障碍,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上面谈了卢敏博士的为人与为学,接下来该进入正题中的正题,谈谈本书的内容、贡献与特色了。概而言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总结:
首先,本书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乍看起来,这样说似乎很虚,但是就本书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选题来自于本书作者与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之前,本人曾对最近一些年来教授过的近五百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过非正式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对英语根本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进一步访谈表明,学生对未来做什么工作、如何充分利用英语取得事业的成功,根本一无所知,甚至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此,如何激发与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本人认为,是解决目前外语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关键。但是,若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有一套针对中国学生的动机诊断工具,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卢敏博士的研究在这方面做出了极其可贵的探索,开发的问卷不仅可以供广大外语教师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供教学研究者研究使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外语学习动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外语教学改革、解决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拓展和加深我们对一般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的理解,不仅是对外语教学也是对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贡献。
其次,本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吸收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精华,而且大量参考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著述,将外语学习动机纳入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中,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探讨,同时建构了自己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型。这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讲,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外语学习动机并非是存在于真空中的现象,社会中存在的多种因素都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课堂学习行为;从应用的角度讲,本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乃是一系统工程,应从改变周围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入手,而且必须贯彻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课堂、学校、家庭等)。
再次,研究设计精密,方法科学,得出的结论具有说服力。本书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法,首先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设计出问卷,并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分析,之后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助以访谈。最后,作者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对定量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用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验证。
总之,本书资料翔实,,采用样本大,方法科学,过程控制严密,所收集的数据可靠,因此得出的结论可信,而且具有普遍意义。
最后,说几句题外之话,谈一谈自己对教学与科研的看法。最近一些年来,各类高校似乎都有一种很不切实际的政策,无论是在人才的引进方面,还是在奖金的发放、晋升职称方面,都乎都一边倒向所谓的科研,而对教学质量则仅仅停留在喊口号上,似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向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发展,甚至有许多学校把是否有省(部)级以上项目、是否在某些特定层次的杂志上发表若干篇论文,作为晋升的必要标准,而教学好与坏则没有人真正关心。姑且不论这些要求是否现实(椐本人所知,国家和各省在人文社科项目上的投入说它是“杯水车薪”,一点也不夸张;发表园地也是非常有限。以外语学科为例,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总共那么几家,如果全国的外语教师平均一篇的话,大约30年可以轮过来,如果连博士生也算在内的话,大约需要50年。),就其导向作用而言,已经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近,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多有微词,但是把教育质量的降低片面归因于扩招,是不正确的。本人认为,高校的上述做法应该是问题的真正根源(道理不言自明)。
当然,本人这样认为,意思并非是说教师不应该搞研究。恰恰相反,本人一向主张,高等院校的教师如果不做研究,本身就不合格,因为没有研究,依据什么说自己的水平在提高(起码证明自己的水平没有降低)。但是,什么人、多少人做什么学问,这是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关于其他学科,因为本人不很了解,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但是,就外语这个学科来讲,“纯粹”意义上的学术(如理论语言学、文学理论、翻译理论等)研究者,应该是少数。而大多数教师则首先应该结合本职工作,多做一些教学方面的研究,研究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等等。研究选题应来自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学服务(从学校政策的层面来看,应该将教学研究与科研同等对待)。其次,外语教师应该多做一些翻译工作,及时将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介绍到中国来,或者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介绍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
上面说了这么多,也并非与主题全无关系。卢敏博士是一为好老师,其研究也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所解决的是教学中实际遇到困难。我衷心地希望她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相信道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最终成为外语教学方面(省级、国家级)的名师(如果评选公正的话)与外语教学研究的行家。
 
                             是为序。
                             刘振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200915于山东大学第五宿舍四友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24-208796.html

上一篇:为学与为人——《中国英语学习者叙事语篇主题推理研究》序
下一篇:中国的大学离世界水平究竟有多大距离?
收藏 IP: .*| 热度|

2 张志东 陈国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