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小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ijingwei

博文

我与origami

已有 4794 次阅读 2008-10-8 02:22 |个人分类:纸艺传奇

说来惭愧,第一次看到“origami”时,真的不认识这个单词,要不是印在那本相关于折纸的书籍封皮上,可能当时就只能搬来词典才知其所以然了。后来真的去查了词典,知道了“origami”是“折纸手工”的意思,还是起源于日语词汇。但认识归认识,理解却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体会更是一段让人快乐的经历。
下面,就来说说我与origami,我与折纸手工。
其实,说起折纸,对于我,是在很小就接触了。那时候爸爸为了哄我开心,时不时折出些好玩的东西逗我玩,小帆船,大官帽,桃子,纸鹤都是爸爸手下的拿手绝活。看到一张普通的纸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立体的事物,好奇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有了学习最佳的动力——“兴趣”,自然就要先把爸爸的绝招都学会,这样,父亲就成了我学习折纸的第一任老师。
折好一样东西的感觉是很奇妙的,似乎手下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还记得小时候看《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当爱丽丝最后找到自己家的时候,就是用一只折好才有了生命的纸鹤做交通工具的。没有活力的纸张因为简单的几个步骤变的活灵活现,自然更能够引人入胜。所以,小时候的我很是痴迷于这项坐在那里的爱好,搬张小登,裁纸,折叠,修饰……当一样样成品被摆在窗台,放上书桌,心里真的是有种说不出的美。
后来上学了,学校里开了劳技课、手工课,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纸工成了其中的必修技能之一。有了专业的指导,的确会更让人产生兴趣。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纸雕,更在不断学习中知道了纸的变化是多么多,多么神奇。
上学不仅能从老师身上学东西,周围的同学也是资源共享的大宝库。你教我折只猴子,我教你叠朵玫瑰,一来二去,周边的很多同学都成了我的老师,而我,自然也收了不少“徒弟”。当一种爱好由小众变成大众,欣慰便油然而生。
学习折纸的更直接的途径是照书做与看电视上的教育片。那时候,七巧板的鞠萍还是姐姐,总是会笑呵呵的告诉小朋友拿出一张纸,然后……。虽然不记得当时自己都捣鼓出来些了什么,但多多练习对学习一样技能有百利而无一害,折纸更是如此。
上中学的时候班级同学一度非常流行写信。虽然自己没有加入相约邮政的大军,但却对那信纸的折法着迷着。更有众多同学找来帮其创意折信,回想起还很有意思。更有甚者,写好情书令我帮其折成心形,好像也促成了一段姻缘,不知道那心形的折纸是否起了功效。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折纸不再被大人们所鼓励,感觉开发智力小朋友时期最好,再玩便成了不务正业。殊不知,折纸一来练手,二来练脑,长期会折更需要相当的好记性。好在我的父母比较随意,对折纸手工之事一直持鼓励态度,见到新的作品出炉更会夸赞一番,动力也就源源不断了。
在很多人看来,折纸只是一种工艺品,谈不上什么实用。实则不然,吃瓜子时随手将草稿纸折成纸槽盛瓜子壳,打扫卫生用大报纸折顶纸帽防灰尘,折个纸做的CD套装碟片……这些都是我所常用的身边折纸。在我的化学实验室,那圆圆滤纸更是需要折叠才派上用场,为了过滤充分迅速更需要折个菊花形的,如此,便成了实验间隙休息的最好放松方式,边折滤纸边休息,一举两得。
现在网络的极大丰富让我对折纸有了新的审视,很多折纸艺术家已经被改称为折纸学家了,如此,对折纸的国际地位也可有个清晰的认识。众多折纸学家们的作品不仅形似神似,更在折纸的折痕里蕴藏着数学的丝丝缕缕。看看日本折纸学会每年的《折纸探征团》,便可知道自己会的那点是多么多么的微不足道,再欣赏下国际折纸大会上的作品,便更明白自己要想玩转这个科学的工艺要思考的东西还很多。
下面这段视频是日本著名折纸家Mr. Torimoto跟电脑软件比赛制作机器人的视频。
最后,用


Mr. Torimoto的最后那句话结尾吧:Try your design now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21-201259.html

上一篇:与动漫有约——ACG穗港澳动漫游戏展观展记
下一篇:[每日一乐]Amarantine - Enya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