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流学者的自我释放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众

博文

长沙市科技局印象(草稿)

已有 5068 次阅读 2008-3-3 11:06 |个人分类:挂职体会

       06年10月到科技局挂职,做了有名有实但没有行政级别的局长助理,每月领一千大洋外加200大洋的汽油费。至今一年有余,颇有感慨!点滴印象,流水记录。

一、开会

        第一次到科技局开会就有一个印象,但不知是不是所有的政府部门都一样。首先会议主持人明确今天的主题,然后各处室负责人针对这些问题发言,然后是调研员、局长助理、副局长,中途其他人一般不插嘴讨论,办公室记录,局长最后总结,给出结论或者安排工作。会议一般开整个半天,很少有两个小时左右的会议。

       我原来在学校里院系开会很不一样,院系里面开会大会经常没人听就不说了,开十人左右的小会也是院长书记起个头,然后教研室主任或者教授们开始讲话,讲两句就跳出来一个人就他讲的东西扯开去了,然后接着又跳出一个人来,扯着扯着主题就偏了,最后书记敲着桌子让大家回来,其中不乏两两交头接耳或者高声辩论,对他人发言置若罔闻之辈。最要命的是往往感觉会议最后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二、局长

        何局长今年当副市长去了,但这一年多的共事,在工作中确实给我很多启示。何局务实的精神自不必说,尤其令我佩服的是他清晰的头脑与超人的记忆力,在听完汇报后,几乎不用笔纸记录,就能将刚才听到的内容按条目整理,按我写学位论文的方式,至少到3级目录,每级目录里面1、2、3、4点,甚至上十个条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能有人会说官场文章多年下来也就熟练了,但无论如何,我是佩服地五体投地的。

三、关于工作效率

        都说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我刚到科技局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不论什么样的决议,要形成文件都要反复多次地讨论,有时候感觉挺小的一个事情而已。

        不过现在的感觉有点不同了,反复地讨论实际是一个公开的锤炼过程,比如我起草了一个文件,如果让我再改动,我往往感觉很难写出新东西,甚至很难觉得自己写得不到位。会上大家一讨论,意见一记录,回来再集群策群力,洋洋洒洒地就象个东西了。如果一个人想,说不定还耽误时间些!科技局的许多文件在出台前都经过了反复地讨论和修改,把工作做细,没有太大的漏洞就OK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31-16729.html

上一篇:Carpenter的几篇重要论文
下一篇:憧憬英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