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唐已不能知晓先秦尺度。不过,倘若器物制作使用尺件,则以合适的尺长量测恰当的部位所得规整,即长度数据具有公因子“寸”或“尺”。器物制作总有误差,但部分尺寸非常精确,出现几率远高于均匀分布。笔者确定周尺21.5 cm,下述器物可以佐证。
1976年扶风庄白出土墙盘,口径47.3 cm 二尺二寸,通高16.2 cm 七寸半过0.7 mm,深8.6 cm 四寸;图上测算,口内径二尺一寸、圈足底径一尺六寸,盘口高六寸、圈足高二寸半以及耳高四寸,皆是准确。
陕西清涧出土两件、国家博物馆和British Museum藏形制相近的龟鱼纹圆盘,口径49.5、43、43 和38.6 cm,即二尺三寸、二尺、二尺和一尺八寸,偏差1 mm 之内。
随州羊子山M4出土噩国青铜,兽面纹簋通高12.8和13 cm 六寸、尊34.5 cm一尺六寸、大卣49.5 cm二尺三寸和方罍60.1 cm二尺八寸,戈父丙斝30.2 cm 一尺四寸,偏差1 mm 之内。
等等。
2 陕西岐山董家村1975年出土五祀卫鼎:口径34.3 cm一尺六寸欠1 mm,通高36.5 cm一尺七寸欠0.5 mm、腹深19.5 cm九寸过1.5 mm;眉县杨家村出土逨鼎,最大者高58 cm 二尺七寸欠0.5 mm,口径49.6 cm 二尺三寸过1.5 mm。扶风强家村1974年窖藏出土师才鼎形体较大,口径64.5 cm三尺整、腹深37.5 cm 一尺七寸半欠1.3 mm,但数据精度不明。
不过,大圆鼎的口径通常会偏大,略作说明如下。
大克鼎口径两耳处75.0 cm,其他三个方向75.4~75.6 cm,设计值三尺五寸75.25 cm,腹深43.0 cm二尺整。通高93.1 cm 即43.3 寸,尺寸不整或源于合范失准。
大盂鼎(下图)口径77.8 cm 三尺六寸过4 mm,腹深49.4 cm 二尺三寸欠0.5 mm;通高101.9 cm 四尺七寸半欠2 mm。图上测算,口内径三尺三寸,腹外径三尺九寸。
毛公鼎铭文32行499字是迄今出土青铜器之最,口径47.9 cm二尺二寸过 6 mm,腹深27.2 cm一尺二寸半过3.2 mm。通高53.8 cm二尺五寸过0.5 mm。从下图测算口内径是准确的二尺,偏差不会超过2 mm。
圆鼎范铸时,口部在下;大圆鼎高度加之上方浇口长度,深度达到1 米左右,铜液比重较大,静压使外范变形、位移,引起口外径偏大。青铜成形冷缩的影响似乎并不显著。
作为参考,皿方罍通高88、身高62.4 cm,口长26.1、宽21.6 cm,肩宽34.5 cm,四尺一寸、二尺九寸、一尺二寸、一尺和一尺六寸,口长过3 mm,其余偏差1.5 mm之内。
3 正在考古发掘的淮南武王墩或是楚考烈王墓,出土最大圆鼎,媒体报道多说高约112 cm 即五尺二寸(111.8 cm),口径88.2~88.6 cm,设计值四尺一寸(88.15 cm)。从视频截图可见,口沿宽度3.0 cm 稍过,故而口内径82 cm稍欠,即三尺八寸(81.7 cm)。有说“口径88.9、高度111.5、两耳间距约111.7 cm”,似乎考古测量数据的精度有些欠缺,但适用周尺21.5 cm 没有疑问。不过,大鼎制作年代难以确定,而墓穴和葬器的参数才能判断楚国其时是否仍用周尺。
4 泥范铸造总有偏差,对形体参数不做选择所确定的尺长可能失真。有文史专家未能理解器物自有尺度,或许与此相关。
以古尺测算古物,可以知道器物的设计尺寸和制作偏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