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发了篇博文《图片中的虫子是什么虫?》(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53012.html),大哥十点半读到了,给我发信息,表达了关爱与关切。我感到很意外,我没想到大哥在关注我的博客,这是一种特别的爱。我的一举一动,老大哥真的在注视着我。不由自主写下几行文字,写写我心目中的带头大哥。
我有兄妹四人,大哥长我6岁,二哥长我4岁,妹妹小我2岁。我们均在江西中部腹地农村出生与成长。不知不觉,我也已经年届五旬了。种种原因,记忆中,虽然是同胞兄弟,但我与大哥的交流并不算多。尽管如此,大哥是我的带头大哥,是我学习的榜样,过去是,今天仍是。
父亲是教师,1962年高中毕业后做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村妇女,是家里的长女(兄弟姊妹七人,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3个弟弟,两个妹妹)。1980年代初“分田到户”时,家里6口人,除了父亲之外,分到大约5亩责任田,大致为大大小小26块地,最近的离家1华里,最远的离家5华里,最大一块地最初是一亩二分地(后来被划出二分),最小的是二厘。种地是父亲的弱项,算是“读书人”(1956-1962年在县城读书,离家60华里。1956年全县只有乐安中学一所中学,全县录取150名学生。到1962年,只有36名同学参加了高考,期间流失了一大半。),体质亦较为瘦弱,母亲个矮但比较壮实、有劲,是我们家最有力量的人。大哥属于个头矮小但灵活有力量,家中第一个熟练驾驭独轮车的人(第二个是我二哥,我能成为第三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哥、二哥的担当,我15岁到县城上学之后,很少干农活,15岁之前他们很照顾我这个小弟。)。山村中,较为流行独轮车是1980年代后期,独轮车最多能装七包稻谷(每包大约60斤左右)。坑坑洼洼的山路、田埂路、泥泞路,有陡坡、有石桥或木桥,有时还需要过槛,驾驭独轮车是力气活,同时有技巧性。一人在后边推并掌握行进方向,一人在前边拉(减负并做点辅助工作)。大哥是后者,我是前者。我干的活是最轻松的,大哥干的活是最累的。搭档干活的过程中,我们共同经历过不少次危险,大哥每每化险为夷。遇事不慌不乱,沉着应对,是大哥给我的好印象。
由于家庭条件及所处具体环境影响,大哥的求学经历也是经历波折的。大哥的高中是在所在乡的完全中学上的。我1990年上高中那年,所在乡的中学高中撤销了。我上高中时,大哥在一中复读,我在二中。大哥对我格外关照,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刚上高中时,有段时间我喜欢读小说,大哥对我说精力放在学习上,小说以后另找机会。那个年代,高考的录取率是很低的,我们需要借助高考“跳农门”。大哥对我说过一些比较重的话,我记得有一次我以书信的形式回应“忠言何必逆耳?”。我后来理解大哥了,大哥的话语算是“语重心长”“谆谆教导”。大哥对我影响较深的还有“走路要挺直腰板”“做人不能一无是处”。走路腰板不直实质是自信心不足,甚至有几分自卑。“做人不能一无是处”,其中有部分是他自身的感悟,我知道他有过受人歧视的经历,我能感受到,这对我来说是有触动的,确实是“励志”。大哥1992年考上了师专,这对我来说是备受鼓舞的,大哥率先跳出了农门。我1995年考上了,上学前,大哥告诉我一定要利用好图书馆。我算是比较听话的,大学期间,我去图书馆的频率颇高,或许于此有关,我毕业时选择到高校图书馆工作。
大哥毕业后分配到较为偏远的乡镇初中教英语,取得了颇为出色的成绩。大哥1994年毕业,1995年上学期带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比赛,一个学生获一等奖,大哥获辅导艺术奖。英语中考,所带班级平均分120分以上(满分150分),这样的成绩对于偏远农村中学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教学成绩出色,后来调到县城,现在其所在中学是省重点中学,大哥为“骨干教师”之一。大哥培养小孩方面做得挺好,侄子高考成绩挺好的(据说是全县第五名,我印象中是全省第2500名)。2021年7月25日下午参观了大哥精心打理的菜地,在山脚下,松树林中的一块地,地不大,但种了几十种蔬菜瓜果。有些品种挺新奇,比如种了紫苏、薄荷等,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是没见过有人种的,妻、儿看了更觉新鲜。我觉得大哥种地是一种“雅好”,也是才艺。既锻炼了身体,还修身养性。我很敬佩,同样的家庭出身,我学不来、做不好。大哥的厨艺挺好的,据母亲说,大哥是8岁起开始做饭的。我记得小时候的晚饭,经常是大哥做的(母亲忙农活,早出晚归),大哥做好晚饭后再去学校上晚自习。大哥做的饭,确实挺好的,我喜爱。父亲的字写的好,大哥的字也写的挺好,我的字如“鬼画符”,这点亦让我颇为惭愧,稍感庆幸的是我大学上的计算机类专业,参加工作之后需要用笔写字的场合并不多。
光阴荏苒,韶华不负。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我心目中的带头大哥,我“使劲“回忆,有些细节并不见得准确。我的点滴进步与成长,受到了大哥的教育、培育并切实受益。由衷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