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六十一:生态农业更符合国情

已有 1352 次阅读 2024-9-24 20:33 |个人分类:生态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蒋高明 郭立月

10.1.1 农业不能学美国

今天,一提到农业,很多人必然想到美国,想到现代化的大型农场:一个农民可以耕作上千亩土地;用飞机喷洒农药;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在一个县,乃至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作物,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美国规模化、机械化、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农业,被冠以“现代农业”的美称。殊不知,此种现代农业是不可持续的农业。如果我国放弃了自身农业优势,一味学美国,长期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发展美国式现代农业能够预见的后果必然是:土地集中到大农场主或农业公司手中,而我国人多地少,大量农民将弃农经商进城谋生或者在农村失业,大量失业人员可能会造成社会关系不稳定;另外,土地集中后种植指数就会下降,可能会造成粮食总产量降低,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10.1.2 农业生态问题的根源

自古到今,农业是基础的产业,人类社会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首先要满足食物需求。我国各历史时期从事农业的人群,远多于经商或其他产业的人群。之所以现在用很少的劳动力,就能够生产出许多人吃的食物,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然而,由于一些基本原理严重违背了生态学规律,现代农业不可避免地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主要表现在地力下降,环境污染,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出现,生物多样性下降,食品营养不均衡,食品受到污染等。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农业生态问题呢?这是因为,农业的特点注定了人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才能保证其稳定性。但现实却是,人类往农田里投入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如用除草剂替代人工锄草,其后果就是促进杂草进化。为消灭杂草,就需要喷洒更多更毒的除草剂,这样,作物就会受到影响;为保护作物,发明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人们可以放心地加大除草剂数量和剂量进行喷洒,作物虽然保住了,但是作物里除草剂残留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还导致超级杂草出现。害虫防控也一样,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还有益鸟。使用大量农药不仅灭杀了害虫,还误杀了益虫和益鸟。更严重的是,害虫也对农药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这是因为物种繁衍是一切生物根本的规律,害虫不会轻易放弃其生存权。内外夹击害虫,导致超级害虫出现。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让动物提前发育,但这样的代价是,食品中的抗生素、重金属、激素含量升高,作为食物链终端的消费者为此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现代农业与资本结合密切,最终绑架了农业,还绑架了政府。没有政府的高额补贴,现代农业是没有能力生存下去的,美国农场主收入中的 40%来自政府补贴。美国用我国耕地的 193%,才生产了相当于我国 52%的粮食。

10.1.3 生态农业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和作用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美国地多人少,从事农业的人更少,只能发展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我国人多地少,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适合发展生态农业。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化肥用量减少

生态农田强调元素循环,将被城市消费者带走的营养通过有机肥、绿肥或生物菌肥的方式弥补。大量研究证实,发展生态农业,化肥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1/2 并不影响产量。

2.农药用量大大减少

生态农田对害虫防控以预防为主,不是待害虫暴发后靠化学物质灭杀,而是强调生态平衡。在生态农业模式下,农药相当于灭火器——仅出现火灾时才派上用场。根据本团队的前期研究,农药用量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 70%80%,基本不影响产量。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关闭 70%以上的农药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3.消除农膜污染 

前期使用农膜可提高地表温度、湿度兼有抑制杂草的作用,但后期农膜是有害的。全球变暖后,作物生长季节延长了,完全可以不使用农膜。生态农业可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在不使用农膜的前提下,保证生态农田产量与质量双赢,从源头杜绝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向环境中释放。

4.消除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

生态农业不采取与自然对抗的办法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保护生态平衡,杜绝基因污染,保护消费者健康。

5.生态农业及其下游产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吸引更多的农民留在家乡,由农民工转变为农业职业工人;就地城镇化,将城镇建设成有生气的养人之地。这对满足 13 亿人食品的持续安全供应,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如果再加上适度的合作化、就地城镇化,将大量人口稳定在广大的乡村或城镇,则对国家食物供应、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建议国家在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作为对照,同时建立现代农业包括生物技术的示范区,从而筛选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模式,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452492.html

上一篇:《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六十:弘毅模式全国推广情况
下一篇:《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六十二:美丽环境下的农田
收藏 IP: 123.131.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