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剑录——品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jianlu 仙鹤已随白云逝,只留明月照清心。

博文

为什么乐师院的学生总是听不懂课

已有 1315 次阅读 2024-8-9 10: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年的高考录取,很多二本学校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录取分数线,乐师院去年录取线是480多,今年是510多,上升了30多分,不知道这一届的生源质量会不会好很多。

乐师院的学生,读了4年书,能听懂3门课以上的都不多,4年一科未挂的学生也是凤毛菱角。很多学生会把听不懂课的责任怪责到老师头上,说是老师讲课不透彻,内容繁琐,逻辑不清晰等等。然后去举报老师,老师评职称都要看学生这种教学评价。所以在乐师院当老师,基础课都没几个老师敢任教。本人是上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比如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学生评价,就没几个是好评的,一个老师不行,难道所有老师都不行?但学生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责任怪责到老师头上,自己的心情就好多了。

再拿数学课来说,以前让专门学数学的老师来上课,结果每次期末考试,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及格,后来我们学院把数学课收回来,都由自己老师上课,出题考试,这样及格率确实提升了不少。高等数学的老师,也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旁听了一下,发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这类课程的老师,PPT都很简洁,讲授内容简单,期末考试就更简单,有时候同一个题型要出好几道题。比如同一个知识点,选择题有,大题也有,学好了这一个知识点,就能拿到不少分。学生听课轻松了,期末考试过了,自然对老师就是好评。可是基础却差了,从考研就看得出来,乐师院很多学生,考研都不敢考数学一,有的学生从计算机跨专业去考文科了。

其实,乐师院的学生听课是有问题的。我给一个网络工程专业的班级上课,给他们上过好几门课,包括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这个班上有一对学生,谈朋友,女的每次上课就打瞌睡、男的就走神,魂游天外。我也批评过他们,没什么效果,乐师院这种学校,学生会报复性举报老师或者故意在评教时给老师差评。我给别的老师说,好学校的学生,就算谈朋友,在上课和自习的时候,不会老是坐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然后别的老师说我多管闲事,后来我就懒得理会他们了,期末考试之前我还是适当把考试范围讲了一下,有时候还会在群里发消息,复制一些知识点,我没有明说这就是考试内容,但是学生根本不会看,所以效果也不是很好。这还是要冒风险的,阅卷的时候只有尽量宽松一些,不然很多学生都过不了,尤其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一对学生。

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就拿我自己以前上学的时候来举例,我上本科的4年,基本上没有哪一门课我听不懂,即使那个老师讲课水平很差。要知道我们读本科那阵,对老师没有教师培训这种要求,所以很多老师是毕业了直接就来当老师了,没有经历过师范之类的培训等等,学校也没有那么强调什么教学技巧、各种教学竞赛、督导团听课啥的。所以,以前很多老师要么是应届毕业直接当老师,要么是从企业、设计院过来的,都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也没有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学校也不会动不动就去听课,然后提出一大堆的教学意见,搞各种教学竞赛之类的。然而,我都能听懂他们的课,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上课要集中精力听讲,思路要跟着老师去走,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风格,老师上课的模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乐师院这类高校的学生,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固执的思维方式,不会因为任何外来因素而改变自己,老师的上课模式是什么?我不管,我只按照自己的听课模式来听课,结果,学生真正能和老师对上“频率”的,整个专业课的老师,能找到一两个就不错了,更何况每一届的学生也不一定是一样的。你怎么来保证每一届的学生都能和老师对上“频率”?当然学校的要求是始终以学生未必,老师必须更改自己的教学方式,去符合学生的要求。我们学院的副院长说了:当老师就是为了来哄好学生的,如果能哄好学生,乐师院特别好混。

当然问题也来了,乐师院没有出过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之类的,也不知道乐师院的毕业生出去在社会上的受认可度怎么样?但我相信,如果乐师院的学生一直强调要别人来符合自己的要求,不符合的那我就要和他为敌,去举报他等等。那么我相信,乐师院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肯定很低,没有多少雇主喜欢这样的毕业生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1445739.html

上一篇:现在的高考到底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下一篇:再论乐师院的学风问题
收藏 IP: 182.129.157.*| 热度|

2 褚海亮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