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货币流通时代

已有 145 次阅读 2024-7-18 10:4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我的儿时印象里,手里拥有一个五分银币就是很大的财富,可以买一本便宜的小人书,或者一大把瓜子和几粒糖果。要是不小心丢掉,会痛心疾首。逢年过节,压岁钱会给几毛钱的票子,可以去买自己新欢的鞭炮。

在消费端,短时期内货币就代表财富。拥有更多的货币就等于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社会服务。可是,当我们走进货币陈列馆,看到各个时期不同的货币,甚至千奇百怪的货币样式和材质,在时间演化中就能体会到货币的本质。失去了一种货币的支撑条件,这些曾经代表财富的货币已经变成了古董和陈列,其可能还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时过境迁,它的货币身份已经消失了。

也曾经看到很多古代的富人,把当时他认为最值钱的货币一罐子一罐子地拿来陪葬,有的是一罐子贝壳,有的是一罐子铜钱。依然是那种感觉,当时追求的财富不过是一种形式。

可见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而是社会在一个特殊时期赋予的一种特殊符号,社会既可以赋予它的财富身份,也可以剥夺它的价值。货币本质是一种社会财富信任,用它来增加商业流动性。

货币的托底价值从何而来?

当用稀缺金属来做货币时,贵重金属量本身就是衡量其价值的基础。中国古代最初制作铜钱时,受到技术的约束,最后确定一枚铜钱的重量标准约为4克。一枚铜钱的价值和4克铜的价值几乎相当。当然,一枚铜钱中还包含了制作费、运输费、材料消耗等,4克铜钱的价值稍高于4克纯铜的价值,这是合理的。天圆地方的铜钱结构也被历史传承下来。这种铜钱的标准一直被沿用,乃至于不同朝代的铜钱可以混用,减少了重新制作的费用。在改朝换代时,起到了商业稳定性和传承性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全球货币历史上也不多见,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中华文明几千年连续性的原因。

铜钱的缺点就是重,换算成金银,携带起来就会方便很多。而且,同为智人的后代,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选择了金银作为货币标准,为发展国际贸易带来了便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商队拉着几顿重的铜钱去做生意的情景和可能性。但是,商人拿着少量的金银就能做同样的事情,远程贸易就可行。船运的耗费小,使得铜钱的使用成为可能,古代中国和日本之间就可以用铜钱做生意。

出现了铜钱以及金银货币,人类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出现了。这些货币之间到底怎么去换算?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要时间足够长,根据市场上流通的金银数量,最终会把金银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如果各地的金银兑换比例有差别,就会出现套利行为。

总之,我们要相信古人很聪明,有商人头脑。其次,一定要了解时间的作用。现代人的工作效率高,一个项目完成的周期变短,无法理解一些在百年甚至千年尺度才能达成的平衡状态,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古人如何制定不同物品之间的兑换标准。

有了贵重金属的扶持,货币就在第一阶段起到了作用,货币价值几乎等同于同量的贵重金属的价值。随着商业发展,社会上会需要更多的货币支持,但是贵重金属的资源和开发有限,产量跟不上,这就产生了矛盾。货币不足,就会引起通缩,钱越来越值钱,商品价格越来越低,商业行为越来越受制约。

人们解决的办法无外乎两种,第一种就是用其他不那么值钱的金属稀释贵金属,其实制造了某种合金。第二种就是制作更小的铜钱。这些行为都逃不过市场的和消费端的法眼。没有人愿意用分量不足的货币,后者以次充好的货币。于是,把质量好的货币存起来,花出去质量差的货币,长久以往,市面上流通的质量好的额货币数量就越来越少。

在这种较为低效的货币年代,商业增长缓慢,社会财富增缓慢,货币交易与物物交易并存,以弥补货币的不足。

在贵重金属货币的基础上,人类也开启了早期的纸币模式,比如中国出现的“交子”。这种想法非常超前,属于早熟的思路,也就是社会环境和制度还没有完全保障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就出现的早产儿。纸币发行打开了人们的思路,貌似脱离了贵重金属的限制。但是,又很快不如另外一个极端,无限制超发。

古代社会信息流通不足,无法统计社会对货币的总需求。封建社会体系不能保障商业体系的运转。纸币就如同美食,饿的时候,开始吃得很美。但是吃得过量,身体就吃不消了。没有法治的限制,超量发行纸币,必然合计引起通货膨胀。尤其在社会动荡的时候,通货碰撞率有如神话。快的时候,以小时来计算。可能去饭店吃饭,点菜时的价钱和结账时就已经不同。当纸币论重量来结算时,就已经崩溃了。

此外,早起纸币的实用范围有限,大部分情况下只在本国内流通,无法在长途国际贸易中产生影响,国际间的贸易还是得用贵重金属。这种情况即便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也没有改变。哪怕是用了纸币,其价值也要有衡量依据。英国早期商业发展成为全世界的领头羊,它所用的金本位自然也就被效仿,成为当时主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识。

金本位的实质就是用黄金托底,让纸币(比如英镑)和黄金之间可以按照比例交换。这就需要英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可以让拥有英镑的人随时兑换成黄金。因此,汇率的稳定性就很重要,这是其货币的信誉基础。以黄金来锚点,世界贸易开展起来就很方便。

传统的贵重金属货币完全受控于贵重金属的产量,有多少贵重金属,就只能制作那么多的钱币。而用纸币替代后,就多出来一个新功能—超发。但是与封建社会不同,这种超发有件事的理论基础和国家信誉做保障,也就是适可而止。

如果一个银行拥有100个金币,它实际贷出去的金币(实际为纸币)要比这个多很多。只要大家不同时来挤兑,对这家银行很信任,事情就可以安全运转。英国以其国家实力为依托,即便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发行更多的英镑,实现商业奇迹。在这一点上,早期法国就没有完全明白。法国储备的黄金一直比英国多,但是其商业效果比英国差很多。可见,即使在金本位时代,黄金储量与国家实力二者同时来做体系支撑。当国家实力下降后,比如二战后的英国,想继续保持金本位的老大地位就捉襟见肘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产过了世界上的贵重金属产量,使得在整个资本主义第一阶段都处于通缩的状态。规避通缩的痛苦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二战后,金本位的缺点再次暴露。于是,全世界的国家开始纷纷脱离金本位。美元自己也最终与黄金拖钩,步入了货币的全新时代。美元的锚点经常被认为是石油。其实质还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其军事。因此,当美国在全世界炫耀其军事实力时,在各地发动小规模战争时,都是为了保持美元坚挺。

美元一家独大,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货币的锚点。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进行结算,使得国际贸易可以继续进行。虽然有制度上的保障,但是美元超发的问题又开始出现。如何牵制美国的美元体系,让全世界的财富稳定,成为各国人民的第一课题。

综上,从货币的发展历程来看,近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时代:

1)          贵重金属货币时代。此时,贵重金属与货币本身几乎可等量兑换,社会中货币的流通量完全取决于矿产的产量。社会上经常缺钱,商业发展缓慢。

2)          金本位时代。此时,以黄金(不分地区为白银)为依托,用更便捷纸币进行流通。在社会制度的约束下,可以超发纸币,造成货币流通量增加,商业快速发展。但是整体上还是缺乏货币,通缩是一种常态。

3)          脱离金本位的时代。此时,人类彻底脱离了贵重金属的约束,以国家实力为依托,可以超发纸币,商业发展更快。步入整体通胀时代。目前依旧以美元为准,但是已经开始受到挑战。

在金融市场上,经济周期与市场起伏之间呈反比关系。经济约活跃,周期越短,其市场起伏越大。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时空不均衡。在空间上,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加大,社会财富不均加大,经济危机的影响也随之加大。

所以,我们来看人类历史的经济发展曲线,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第一个就是整体上升的趋势。形状类似于一个曲棍球。在此基础上,叠加上很多经济波动周期。

这种经济演化曲线和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几乎一致!经济发展靠的是能源输入,而输出则是CO2。CO2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温度上升,使得全球温度和经济之间产生了奇妙的正相关衔接。

1971年,美国放弃了金本位,但是其效果再全球传播还需要一定时日。另外旧思维的延承性也推迟了新体系的影响。因此,直到1980年前后全世界开始步入通胀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大体在这个时间节点起飞。

在全球体系中,二战后基本上分为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自占优。尤其是在一战后的经济危机中,西方受到强烈影响,而苏联经济的影响最小,使得西方很多学者对苏联的经济模式产生兴趣。贝格纳就是非常忠实的苏联模式粉丝。当1980年后,西方世界的市场经济再次腾飞,在金融市场上,传统苏联模式就受到很大影响。再经过市场的10年周期延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时,苏联模式就解体了。中国的改革先去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理解了世界的发展趋势,掌握了金融的脉络,让中国经济步入腾飞时代。

这里的通胀指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上可以叠加短周期的通缩。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发现8-10年可能是目前全球金融系统信息输入与输出的一个延迟时间,这对于理解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全通胀时代的来临一方面预示着全球财富的再一次迅猛增加。另一方面,这会进一步造成流通性带来的财富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具有时空特征,也就是说这不仅影响当今时代不同国家的不同阶层的财富分配,也对未来生活产生影响。

更多财富会集中于少数产业,比如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全部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互联网作为目前第一大资金蓄水池,其水位越长越高,这并不是好事情。这就类似于一个堰塞湖,早晚会塌,影响下游。

人的成熟就表现在理智和责任。在享受一种体系好的同时,必须能够承担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享受与责任并存。未来是个好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在整体通胀的年代,未来可期。但是,快速且频繁的经济波动也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理念造成冲击。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一起迎接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42757.html

上一篇:20世纪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科技、文化与艺术
收藏 IP: 110.65.147.*| 热度|

1 孙南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