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土木与农耕

已有 741 次阅读 2024-6-16 08:46 |个人分类:读书小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国传统建筑为何采用土与木建造,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

《礼记·礼运篇》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博物志》载:“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古代文献概括出我国远古人类营建的两种典型的居住形式,南方巢居、北方穴居。

南方建筑的发展:

从大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南方的远古人类已脱离了橧巢居状态,初步建起了榫卯结构的木构干栏式建筑。

南方巢居发展大略:单株树巢居---多株树巢居---干阑式建筑---木构架地面建筑(穿斗式为主)。

巢居线路始于木,巢居落地后,要求木材既当受力骨架又做围护系统(板)的话,需要大量的木材资源和非常复杂的木材加工技术,巨大的民居需求难以为继,加入廉价的土以后、土木结合最终发展成木构架地面建筑(穿斗式为主)。

北方建筑的发展:

从大地湾房屋遗址发现,大约5000年前,远古人类已脱离了穴居、半穴居的状态,初步形成前院后屋,堂和侧室、后室,木构梁柱式结构等中国传统住居的建筑模式。

北方穴居发展大略:横式穴居----竖式穴居---半竖式穴居---木骨泥墙式地面建筑---木构架地面建筑(抬梁式为主)。

穴居线路始于土,然而仅靠土难以形成受力骨架,难以建成地面以上架空的建筑,加入木材作骨架之土木结合最终发展成木构架地面建筑(抬梁式为主)。  

气候寒冷干燥的北方,由穴居、半穴居,上升到地面房屋,最终形成以抬梁式(叠梁式)为主的木构梁柱式结构建筑;炎热潮湿的南方,由巢居、半巢居,下降至地面,经由干栏式建筑,最终形成以穿斗式为主的木构梁柱式结构建筑。

没有强制性的命令,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方圆万里、巨大的地理差异、数十个民族、数以亿计的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木构梁柱式榫卯结构+土(后来烧土)建筑。不论哪种发展线路,最后归至土与木。

农耕社会在国绵延万年之久。不管南方北方,农耕家庭自给自足生存。土与木是农耕家庭普遍能获得的建筑材料,土木技术又可简可繁,自己动手建设土木家园是农耕社会普通家庭单元力所能及的

我国传统建筑采用土与木,是千万年发展优化的结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38375.html

上一篇:借石攻玉
下一篇:吃与思乡
收藏 IP: 119.129.52.*| 热度|

18 宁利中 郑永军 刘进平 王从彦 高宏 杨正瓴 刘跃 刘炜 尤明庆 杨卫东 钟炳 李学宽 贾玉玺 张忆文 孙颉 周忠浩 崔锦华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